色狐网站 爱内希 绝杀局内人 桜井莉亚 国宝档案之觐天宝匣 苍井空电影截图 北半球小夏季是 lanyan.rar 水咲萝拉 白妖精 五姑娘 清鸣回溪 |
深耕海岛,探索“体育+旅游”模式,特色发展赢点赞 蜈支洲岛:树立海岛旅游新标杆 三亚蜈支洲岛。蜈支洲岛景区供图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李金波 秋季的三亚,阳光正好。站在蜈支洲岛向远方望去,一望无垠的海面上碧波粼粼;近海处,游客们的欢呼声,与四散开来的白色浪花,折射着这里的速度与激情。 这是游客们正在体验“香蕉船”项目,一个似香蕉形状的橡胶皮筏,由一艘摩托艇以较快速度向前牵引,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奔驰在碧蓝的大海中。 “太畅快了!也特别解压!”每年的这个时候,是蜈支洲岛的客流旺季,来到岛上的游客一边游览旖旎美景,一边体验水上体育项目,360度玩转海岛。 国家5A级景区三亚蜈支洲岛,又名情人岛,坐落于三亚市北部的海棠湾内。四周海域清澈透明,极目远眺,烟波浩渺、海天一色。自2001年开放以来,蜈支洲岛旅游区以清澈的海水、丰富的海底生物、妙趣横生的娱乐项目以及别具魅力的珊瑚酒店赢得了无数游客的青睐与赞誉。 近年来,蜈支洲岛旅游区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探索“旅游+体育”发展新模式,着重发展特色水上运动,将体育与旅游产品有机结合,将体育设施融入景点、园区,推动体育产业链和旅游产业链深度融合,培育为景区经济发展新引擎。 山海天观游竞|慢下来度假嗨起来竞技 在波澜壮阔的山、海、天一线间,有人乘坐动感飞艇,在水面上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疾驶,360度回转的漂移,带来无尽的畅快与激情;有人借助风力和快艇的牵引力,乘伞升上天空,俯视山海天,抛开尘凡烦忧,尽情享受“蜻蜓点水”那一刻的刺激;有人乘坐电瓶车环岛观光,将远近美景尽收眼底;阳光下,还有许多幸福的新人在喜剧大作《私人订制》外景拍摄地拍摄婚纱照……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游客在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我刚在水下看到了珊瑚!还有好多小鱼在身边游来游去!太奇妙了!”10月25日,来自安徽的刘先生带着女朋友早早来到蜈支洲岛,酣畅淋漓地玩了潜水、摩托艇、海棠游等十多个项目后,意犹未尽。 蜈支洲岛旅游区“海底、水上、空中、陆地”四栖产品体系,不仅有进阶潜水、海底漫步等经典潜水项目,还集合了诸如动感飞艇、动力潜艇、海天飞舞等从国外引进的新型娱乐项目。此外陆上环岛电瓶车、妈祖巡览,空中直升机、风洞等项目又给旅游者带来动感时尚的休闲体验。 “作为2017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景区,蜈支洲岛不断强化内功,每年创新研发、引进两至三个水上运动项目,加深体育产品的体验度和民众普及率。”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运营总监鲍永洲介绍,蜈支洲岛积极参与“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整体营销推介,通过差异化运动体验作为特点增强“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同时,蜈支洲岛旅游区积极开展各类体育赛事,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先后举行了海钓大赛、FIDSM动力冲浪板国际赛等赛事,打破了传统结构单一的水上运动体系;发展各项水上体育运动赛事如竞技摩托艇大赛、健美大赛、沙滩球赛、高尔夫精英赛、迷你马拉松赛等,打造全国领先的“旅游+体育”先进品牌,进一步实现全域旅游战略目标,充分释放体育赛事的助力效应,引领体育产业更新升级。 如今,蜈支洲岛旅游区借力资源优势,已推出30余种游乐项目,水上运动项目便有20余种,其中极限运动达12项,每年吸引着超过60万人次游客前来体验水上体育的乐趣。2017年,仅水上运动项目收入便超过2亿元。 “蜈支洲岛希望通过‘旅游+体育’的新模式,打造体育特色小岛,集体育、文化、旅游、生态于一体,提倡另一种休闲娱乐生活方式。”鲍永洲认为,“旅游+体育”已成为景区发展的又一强力引擎。 无名岛大景区|执着搞建设放眼谋发展 从最初南海边上一座不为人知的孤岛到如今驰名中外的标杆度假海岛,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自1992年开荒筹备起,历经26年的持续发展,实现了从“无人问津”到“门庭若市”的华丽转变。 1992年,蜈支洲岛旅游区在第一代开发者的带领下开始进行岛屿的开荒筹备,充分利用蜈支洲岛的资源优势将高端海岛旅游产业引入琼岛,为主题海岛运动公园奠定基础。 然而景区初期的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1997年至2004年间,蜈支洲岛旅游区屡次面临着重大自然灾害、资金困难等诸多内外困境,严重影响着景区的正常运营、考验着管理团队的坚韧品质。 进入千禧之年,海南整体旅游市场峰回路转又遇春。旅游市场的回暖坚定了蜈支洲岛初代开发者的信心,决心站在更高的格局对旅游区发展做出长远规划。 2000年蜈支洲岛景区重新开业,2001年成立海南海景乐园国际有限公司三亚蜈支洲岛度假中心,经营管理蜈支洲岛。2004年公司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团队依旧不断开拓新市场,改善景区设施设备,新增半潜观光等新型项目,购买客船提高运力,全面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并成功通过认证。至此,凭借着对蜈支洲岛资源的坚定信心和对于市场的准确预判,景区顺利度过艰苦奋斗期,进入下一个历史发展进程。 2005年至2010年是蜈支洲岛旅游区的稳定成长期,至2010年陆续完成夏季、冬季码头改建,岛上水、电、网络全覆盖,步行环岛路建设,珊瑚酒店开工建设,成立计调中心等工作。经过持续发展,蜈支洲岛旅游区的游客接待量从2001年的约25万人次上升至2010年的6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由零上升至上亿元。 2011年开始,蜈支洲岛通过投放人工鱼礁、创建热带海洋牧场,成立5S营销中心规范接待环境,拍摄家喻户晓的电影《私人订制》,扩建冬、夏季码头,以五星级标准建设的珊瑚酒店顺利落成营业,捐赠数千万元用于扶贫、助学等公益事业、承办FIDSM动力冲浪板国际赛等大规模活动。并于2016年10月19日通过国家评定,喜获国家5A级景区的称号。 “正是从2012年起,蜈支洲岛旅游区开始深掘海陆资源,引入动感飞艇等水上运动项目,实现了海岛旅游的差异化发展。”鲍永洲说,蜈支洲岛“生态+体育+旅游”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和“精品引领,全域发展”的创新型战略布局成功经过市场和游客的多重考验,使得“中国有个海南岛,海南有个蜈支洲岛”的品牌深入人心。 立潮头勇创新|做海岛玩家树旅游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