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户外旅游 >

兰州大多数户外俱乐部资质混乱 部分户外游沦为“黑旅游”

时间:2019-02-01 12:41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但记者走访了解到,兰州市部分户外俱乐部打着“户外”的幌子,开始做起常规的旅游,而大多数户外组织并无资质,管理真空。兰州野行者户外一位姓姚的组织者说,资
同仇敌忾的读音 同仇敌忾是什么意思 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的意思 统筹兼顾是什么意思 投机倒把的意思 头昏眼花的意思 头尾的成语

实际上,从一开始到现在,中国的户外运动都是纯民间性质。这也就意味着这个领域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法律法规。我省自2014年11月14日起执行的《甘肃省登山及户外运动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对登山户外活动进行规范,管理办法强调了报请和批准制度,同时作出规定,对未经批准的登山活动将最高处以50000元的罚款。

近年来,不少户外组织、车友会、网站、QQ群、微信平台大规模招揽游客,组织各种旅游活动。不少旅游爱好者出于各种想法交点儿钱就跟着出游,结果游玩的感受有喜有忧。

兰州市某律师事务所章楠律师认为,参加网友组织的出游时,应该选一个有资质、正规的户外俱乐部,最好签订协议,在协议中明确约定活动的时间、条件、注意事项、活动经费的具体安排、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等,以保障参与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一位老年驴友抱怨,原先的户外,无非是一群卖户外产品的人组织,目的不是旅游,是卖昂贵的装备。现在又出来以户外为名义的旅行,打的旗号是“不赚钱、义务劳动、自发组织”,其实赚钱也不少。因为这种活动和旅行社比,价格看似便宜,但是没有人员开支、税收等成本,所以并不影响赚钱。关键是一旦出现安全风险,没有人负责。并且其组织模式类似于老鼠会。

兰州某户外俱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相关主管部门的管理权限只针对旅行社或旅游公司,而对这种类似黑旅游的监管却在法规上存在空白。户外俱乐部没有任何资质,也不进行任何备案,一旦出了问题或者被投诉,组织者一口咬定是自发结伴出游,不承认从中牟利,主管部门也很无奈,找不到处理他们的法规依据。

随着80后、90后消费能力逐渐提高,以年轻客群、都市白领为主的自由行客群比例不断增加。据记者了解,近几年,以户外俱乐部为名组织旅游的现象开始兴起,目前已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每个俱乐部每周都能组织50到200人,兰州市每周以此种方式出游的多达上千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户外俱乐部负责人介绍,现在兰州市有资质和正规的户外俱乐部有二三十个,但自发组织的户外俱乐部不计其数。记者在网上随机搜索“徒步”或户外运动,都会出来上百条活动线路。这些所谓的户外俱乐部先在网上或QQ上建“驴友群”,一般每周都会组织活动,有近郊游,也有两三天的短线游。

自由行成旅游新趋势

记者在甘肃皓景户外俱乐部活动启事上看到一则免责声明,其中几条是:1.活动中有可能发生预料外费用的可能;2.途中请务必照看好自己的宝宝和财务,如果出现任何意外,与活动发起人无关;3.发起人仅为活动倡议人,发起人及活动领队仅在活动中协助提供力所能及的后勤服务事项,不承担除此以外的一切民事责任。记者调查发现,所有的户外俱乐部都有类似逃责的声明,且大多数组织者不会和参加户外活动的成员签订任何协议。

资质模糊管理真空

尽管户外俱乐部因为独特的体验和平民的价格,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但因为资质混乱等问题,俱乐部发展又受到限制,很多所谓的“驴友群”打着“户外”的幌子,非法组织出游,出游过程中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驴友群也正在沦为组织者渔利的工具。

原标题:兰州大多数户外俱乐部资质混乱部分户外游沦为“黑旅游”

石先生告诉记者,他参加户外活动已有六个年头,基本走遍了我省所有的大小景点。户外以爬荒山、野山,徒步穿越为主。他们将户外群组织者称为“驴头”,自然他们都是“驴友”,大多数户外群是自发式的松散性团队。这些户外组织者基本都是依托QQ群或户外论坛等网络手段发布信息,招揽参与者,费用全是“AA制”。

兰州的初夏虽然带着几份寒意,但在某企业工作的石先生还是武装好“行头”,打起背包,开始夏季的户外野行活动。石先生算是一名资深户外者,基本每个月都要参加一至两次户外活动。他的QQ里有四五个户外组织群,基本每周都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户外活动,“驴头”们也由此都成了他的好朋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