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在线 成语词典在线查询 成语大会 成语大赛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大全 成语疯狂猜 成语故事大全 |
调查还发现,不少商家确实存在根据用户特征提供特定商品或服务的行为,但点击进入下级页面或二级页面,一般都能找到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其他选项。很难界定是否属于《电子商务法》规定的“不向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其他选项”。 7成认为“杀熟”是信任牟利 体验人员分别使用一个经常使用的老用户账号和一个刚开通的新用户账号,同时模拟消费者购买同一种产品或服务,体验其新老用户价格及推送特定商品或服务情况。结果显示,在对14个APP或网站进行的57组模拟消费体验样本中,有35组样本新老账户的价格完全一致,占比61.40%,23组样本新老账户的价格不完全一致,占比40.35%。 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数据杀熟”。今天上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过半被调查者表示有过被“杀熟”的经历,而网购平台、在线旅游和网约车等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最多。 建立统一的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协会,实现企业内部监督,接受社会群体监督。相关的企业运营商应当制定大数据使用风险告知书,告知数据使用、分析、实现所具有的风险,让消费者能够安心和放心消费。 调查显示,所有被调查者均认为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88.32%的被调查者认为“杀熟”现象普遍或很普遍,其中56.92%的被调查者曾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 样本 4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 有网友表示,用新注册的小白用户、普通会员用户和高级别的会员用户同时选购同场次电影,最便宜的是小白用户,其次是普通会员用户,而高级别的用户一张票要比小白用户贵出5元以上。 73.28%的被调查者认为大数据“杀熟”是企业利用老用户的信任牟利;仅有3.49%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给用户推荐合适的商品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体验 市消协结合本次调查结果提出建议:尽快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明确对大数据“杀熟”的判断标准,对大数据的法律属性和使用范围予以规定,在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之前,将数字信息网络中不断涌现的个人信息种类纳入到保护范围内,如网络用户注册信息、搜索记录、定位信息、消费偏好等。尽快出台《电子商务法》相关实施配套条例,将大数据“杀熟”行为列入法律治理范围之内。同时完善《价格法》有关规定,探讨是否将大数据“杀熟”列入“价格歧视”范畴。 遭“杀熟”投诉不到3成 应对 在“杀熟”套路曝光帖中,旅游类APP成为吐槽重灾区。网友“卖铁小王子”,曾遇到罗列了市面上常见旅游APP的价格圈套:一些软件订房页面被浏览多了,相关酒店房价就自动上涨现象。网友反映,清除浏览记录后,发现原本显示价格下调了不少。 1新增客户享受专属优惠 体验调查发现,虽然不少新老用户同时消费的价格不同,但价格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新用户拥有优惠券、老用户自动开启了会员资格或推送的商品配置与服务内容存在差异;部分商家确实存在特定推送行为,但很难界定其是否属于《电子商务法》规定的不合理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