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情放假 新年祝福语 btv财经 Knock knock 002317众生药业 王治平女儿 生命方舟4攻略 dinosaur |
五月五,过端午。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戴香包等,而海珠区在历史上就有“扒龙舟”、“吃龙船饭”、“龙船饼”等习俗。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充分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由海珠区文广旅体局和海珠区国家湿地公园等单位主办,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海珠联滘传统文化协会承办的“保利情·2019海珠湿地龙船景”于6月6日至9日隆重举行,活动以“龙情粽意齐传承,同舟共济同追梦”为主题,以招景探亲、龙舟竞渡、咸水歌表演、龙舟体验、非遗传统文化集市、互动游戏等形式,打造岭南传统民俗展示平台,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发展龙舟文化,推动湿地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互融共生,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亮点一:国内首家国家湿地公园挂牌“龙船总会”,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
伴随着一曲独具岭南水乡风情的咸水歌悠然响起, 非遗文化传承人谢棣英唱着歌、乘着摇橹船荡漾在石榴岗河上。曲调婉转、甜美流畅的“白话渔歌”融入在湿地环境中,勾勒出岭南水乡的一份恬静和朴实,为“广东省龙舟文化展示基地(海珠湿地)”、“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龙船总会”揭牌仪式助兴。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作为国内首家挂牌“龙船总会”的国家湿地公园,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通过打造龙舟文化展示基地、举办龙船景活动、开展龙舟课程、组建龙舟队伍等形式,促进传统龙舟文化的科普宣教作用,把龙舟文化和湿地生态保护融会贯通,让广大市民在学习、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个人对湿地保护、爱护生态的意识,使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得益彰,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仪式上,嘉宾为龙舟点睛描红,点睛后的龙舟仿佛注入了活力,十分传神。随即锣鼓擂响,雄狮起舞,时而欢腾跳跃,时而互相嬉戏,用精湛的技艺将威武勇猛、醉态酣然等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精彩的醒狮采青表演后,“广东省龙舟文化展示基地(海珠湿地)”、“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龙船总会”和“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龙舟队”正式揭牌。 亮点二:国际龙舟队“玩high”端午节庆,助推龙舟文化走向国际舞台
海珠湿地是岭南民俗文化的传承地和荟萃区,是传承和发扬2000余年岭南基塘农业和优秀传统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海珠湿地龙船景”更是传承了广州千余年的龙舟文化精髓,注重文化延续,让人们记住乡愁。今年是第三届海珠湿地龙船景文化活动,参与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现场规模渐年壮大,越来越有“国际范”。对比往年增添了不少新“玩意”,除了传统名俗招景探亲、龙舟竞渡和市民体验、海珠龙舟老照片展以外,还有单人龙舟竞渡、非遗文化市集项目,更吸引眼球的是将有四支国际龙舟队参与竞渡角逐,并有中外龙舟爱好者为本届龙船景进行“中外文化交流汇演”,涵盖了歌曲、舞蹈、巴西柔术、非洲击鼓表演、瑜伽等节目,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互动,精彩演绎丰富多彩的端午节庆。
● 看点一:招景探亲闹湿地
每逢佳节倍思亲,招景探亲唤乡愁。招景探亲是广州地区一个古老的传统习俗。按照广州传统,端午前,作为东道主的各村各族会派出请帖邀请兄弟村来访,岸上老翁敲锣招呼各村各社上岸休憩,饮茶食饼。
海珠湿地内39条河涌与珠江相通,河网纵横交错,水域面积达380公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水资源优势,为前来湿地探亲的龙舟队提供了便利。6日上午8:30开始,锣鼓声、炮仗声此起彼伏,海珠湿地陆续迎来“串门”的周边村社队伍,来自石牌、猎德、陈边、植村、西滘、北山、石溪等涵盖海珠、天河、番禺、黄埔近40个村社龙舟队穿梭于石榴岗河上,展现了最传统的岭南民俗文化盛宴,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热闹非凡。应邀到场趁景的龙舟都会在湿地二期的爱莲亭码头靠岸,“扒仔们”要吃龙船饼、喝茶,稍作休息再前往下一个地方趁景。龙船招景探亲是村与村之间借龙船联络感情的纽带、增进友谊的传统方式,而海珠湿地招景探亲更是增进与湿地周边村社的交流互动,倡导“同舟”、“共享”的集体精神,积极构建湿地和谐社区。
● 国际赛龙夺锦角逐 无龙舟不端午。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那渐行渐远的锣鼓声下是龙舟文化千年的传承,看扒手们奋勇向前,力争上游,诠释着同舟共济、勇立潮头的龙舟精神。本届龙舟邀请赛首次纳入海外队伍,设公开组、混合组、女子组、杉木龙四个组别,竞赛项目为300米直道竞速,来自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组成的国际龙舟队以及广州地区、海珠湿地代表队共42支队伍约1300名运动员同场竞渡,参赛人数和参赛队伍再创新高,促进了中西龙舟文化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