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股轩官网 偶尔 朋友英文 殷保华博客 so far away 海贼王753 非诚勿扰张述 |
干掉微软的,肯定不是下一个操作系统,而是安卓系统,也就是说,干掉下一个马蜂窝的肯定不是雷同的UGC内容平台,毕竟UGC内容大同小异,而PGC模式重,成本高,只能是等待新的行业转型期。目前VR尚不成熟,5G时代的到来,或是行业二次腾飞的奇点,创业群体与其盯着原有模式,不如伺局布局下一个新时代。 3.真相之创新者底蕴差太多 创业失败,有时候非时也命也之故,很多时候其实要归咎于对自己优势的过高评判而忽视自身短板。以及对现有玩家弊端的放大化而忽视它们的底蕴。判断能力缺失,这是很多初创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就在线旅游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资金能力:一方面,创业公司靠融资造梯,但盈利问题是行业性问题,再加上行业的“工具属性”因子,变现难,想做流量管道的资格可能都没有。另一方面,补贴获得天使用户可能性极高,补贴拼得过巨头吗?补贴过后如何留存呢?旅游是个低频、长决策的事,目前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让用户像逛商场那样有长时间的逗留和选择,用户运营留存难度极高。这一点看似有些老生常谈了,但这些创业过程中的“明坑”还是有人前赴后继的钻。 *关系能力:从流量增长的角度来看,在线旅游平台具备浓厚的工具产品色彩,既然是工具产品,从逻辑上看应该有极高的可替代性。毕竟只是为了定张机票,我去哪家都可以,但很多用户并不是通过app使用,这些头部平台与支付宝、微信等流量入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此之外,关系能力还体现在平台与旅游景点、旅行团、机场等B端渠道的处理上因此有人说在线旅游其实是个资源导向性产业,这些关系壁垒是初创企业难以逾越的难关。 不难发现,如今的在线旅游市场格局其实总体来看已经趋于稳定,在横向扩张方面,传统OTA巨头的很难被颠覆,而在垂直领域,虽不乏一些看似不错的机会,但也要太多的明坑与暗坑需要提防,甚至还需要考虑:“如果你的项目被携程、去哪儿、艺龙抄袭了怎么办?” 在线旅游不相信小众,能攀过奥德赛时期的企业从某种程度上讲就试种成功,但前路漫漫,这类企业又有几家呢?更多的只能在遗憾中低吟《葬花吟》,在悲怆中诉说自己的不甘。 拆解用户需求:“小众经济学”下的边缘运营思考 在线旅游问题出在哪?事实上,无论是行业巨头还是创业公司都面临的共同难题就是盈利问题,关于行业“第二盈利曲线”的讨论也进行了多年,却始终没能找到好的解决方案。 在线旅游平台更像是种低频的重度工具类产品。低频体现在旅游本身行为上,而重度则体现在其不同于wifi万能钥匙、美图秀秀那般用完即走,人们在使用时的关注度集中度较高,时间也比较长。 但工具就是工具,除了本身的使用价值以外盈利很难。从互联网产业盈利的“三板斧”(电商、广告、增值服务)来看,广告主在投放广告时,不仅仅要看用户量,用户时长也很关键,不然的话,广告植入的意义不大。而旅游类产品由于自身平台调性,广告可能比较垂直,但用户选择往往是有目的性的,广告价值其实不大。而电商方面,在线旅游平台本身就是一个消费平台,很多人连几块钱的保险都不愿意加上,产业由于捆绑式消费一直都为人诟病,又该如何去推自己的产品呢?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一种选择:增值服务。 或许由于担心影响用户体验,在线旅游平台的用户运营力度是不够的,那么关于增值服务的机会在哪? 吴晓波在2019跨年时的演讲中预测:2019年会出现三个商业模式的创新,分别是会员制、圈层社交和私域电商。电商暂时不考虑,会员制其实各家平台也都有,效果如何也都一清二楚,在此我们只考虑圈层社交,挖掘各个圈层里面的小众需求。在互联网江湖(VIPIT1)团队看来,行业的小众经济学,人们通常认为长尾市场、垂直市场。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其实也存在小众需求的可能,在非主流文化中找到商机。 猜想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搭建不同圈层的交流社群。 例如根据消费习惯和方式判断收入水平,对这批人展开对应的社群经营,针对拥有共同属性的高价值用户,通过认同感进行集聚。 社群运营有两种,一种是低频、高客单价的社群运营,另一种是高频、低客单价的社群运营,在线旅游平台明显属于前者,这一类运营的关键在于服务和内容。 人脉资源是当前社会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财富。通过线上社群运营,聚拢相似背景的人群,辅之以相应的线下交流活动,比如一起旅游等。既强化了用户粘性,又让人愉快的掏了钱。如何获得天使会员?在这一方面不妨效仿微博,请人入驻充当“水军”,以大咖的示范效应带动相关人士的入驻,从而形成了社群的分层,即少部分社群MC、气氛带动者,更多的则是跟随者以及被动接受者。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挖掘旅游爱好者,对这部分人进行整合,引导他们结伴出行、相互鼓励出行等。 如何入会?交会员费。社群运营一定要有门槛,这样一方面可以清理掉一部分低价值用户甚至负价值用户,确保社群的初衷不被干扰,另一方面这也不失为一种新的赢利点。 当然了,社群运营大热,但不少社群都面临着群内活跃度低,生命周期短等难题。主要原因则在于原因是群里的用户缺少共同属性和认同感。通过大数据做好分层显得更加重要,当然那了,这一块明显只能是巨头们的游戏。同时,后期还要注意做好社群内容创作。 猜想二:进行知识付费:围绕个体旅行输出一站式旅游方案 马蜂窝崛起靠的是什么?UGC的内容,因为这些UGC内容存在的价值在于对其它用户出行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也引起了行业内的跟风学习。毕竟旅游更多的是探索未知的、没有去过的地方。没有谁会对去过的地方特别有兴趣。但未知的地方可能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就滋生个性化按需定制且有推荐可选模块的旅行服务这一类需求的出现。 前面我们说过,旅游的槽点很多体现在景点本身上,例如拥挤程度、宰客等现象。当地特色名吃是什么?如何选择住宿?如何安排游玩时间?这些都是人们需要考虑的,消费升级时代,对旅游本身的精致化追求日益凸显,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做好旅游攻略的,这时候就需要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而在这一过程中,把与平台合作的到店、住宿等内容融入进去,从而形成一种相互扶持的闭环生态。 尾声: 前面的两大猜想一个是对变现层面的分层,另一个则是针对需求层面的分层。这其实都更偏向于正常旅游产业链以外的附加赛道。尤其是对圈层社群的划分,毕竟经济水平本身已经成为时下重要的用户分类标准。 |
- 上一篇:2019年上半年山西省旅游总收入超3630亿元
- 下一篇:红色旅游在暑期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