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旅游新闻 >

湖南发展成就巡礼(市州篇)

时间:2019-09-18 11:50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这里是“锦绣潇湘”的门楣,三千峰林惊艳世界,八百秀水吸引全球;这里是中国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接待游客8521.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56.8亿元,继
华侨城a butterflies is2 反叛的鲁鲁修第一季 yf 耸人听闻 齐鲁影院 七大罪戒律的复活

旅游名城惊世界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张家界跨越式发展掠影

  这里是“锦绣潇湘”的门楣,三千峰林惊艳世界,八百秀水吸引全球;这里是中国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接待游客8521.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56.8亿元,继续领跑国内同类型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城市。

  这里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改革发展浪潮催生的一批新兴城市的代表,也是世界了解湖南、了解中国的“迎客厅”。70年来,从张家界国营林场,到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公园,再到国家森林城市,张家界与时俱变,日新月异。

  “世界的眼光,不懈的动力。”张家界市委书记虢正贵说,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张家界将践行“建设美丽中国”的殷殷嘱托,扛起湖南全域旅游基地建设的龙头大旗,谱写新时代的“张家界篇章”。

  奇峰异石迷人眼——

  旅游立市,穷山恶水蝶变为绝版风景

  当人们还在回味“三千奇峰,八百秀水”的绝美风光时,夜幕降临,张家界的另一种风情迎面而来。

  到天门狐仙、魅力湘西等演艺场所看一场原汁原味的湘西大戏,到溪布街、各大夜市等热闹之处品一品张家界风味,到五号山谷、梓山漫居等精品民宿享受一番小资情调……各具特色的玩法,开启了张家界的“月色之旅”。

  许多本地人怎么也想不到,一个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国有林场,竟然催生了一座城市,也改变了众多家庭的生活。当年的张家界地区可谓是穷山恶水,旅游的发展,让整座城市光彩夺目,走向了世界。

  1988年,张家界因旅游建市。多年披荆斩棘,这里诞生了无数个第一: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第一条旅游漂流线、第一台山水实景音乐剧……在旅游经济成为全市主导产业的同时,也完成了旅游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旅游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旅游业态由景区景点模式向全域旅游转变。

  补短板、优供给,促消费升级,增有效投资,为应对市场转换谋求新动能。

  推乡村、谋全局,重旅游营销,做大新版块,为发展全域旅游探索新路径。

  2017年,张家界全面推进“对标提质、旅游强市”战略。由此,一场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转变的历史性变革,在天门山下、澧水河畔生动上演,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2018年6月,历时两年多提质建设的张家界西线旅游景区正式开门纳客,闲置多年的旅游资源得以盘活。由此,张家界“三星拱月”全域旅游格局正式成型。

  如今,张家界的游玩模式,从“白天看山头,晚上抱枕头”到“白天看风景,晚上看大戏”,再到“商养学闲情奇,永远玩不够”,张家界旅游的乘数效应正在不断放大。旅游收入从建市之初的2491万元,跃升到2018年的756.8亿元,张家界旅游经济跑出令人惊叹的增长速度。预计到明年,张家界将实现游客接待总量1亿人次以上,其中境外游客10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1000亿元以上,基本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

  武陵源区、永定区、慈利县在旅游的带动下,先后脱贫摘帽。旅游扶贫的累累硕果,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张家界成了全国旅游扶贫大会的现场。

  万丈高楼平地起——

  城建为本,偏远小城发展为精品城市

  张家界市城区一个叫子午台的山头,是摄影爱好者拍摄这座美丽城市的最佳地点——光线通透时,苍翠群山连绵不绝,子午大道车流滚滚;雨后初晴时,天门山云雾缭绕,现代化建筑洁净如洗。

  70年前,同样在子午台上,一位本地摄影师拍下这样一张照片——

  群山掩映下,尚只是一座县城的大庸城区,灰蒙蒙的一片,周围是大面积的农田荒地。

  也在这一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湘西,翻开了张家界历史的新的一页。

  70年过去,那座灰蒙蒙的城市,经历一场涅槃重生。走进张家界市规划展览馆,仿佛进入时空隧道,不同时期的照片、影像资料,记录着这座城市建市前、建市时和现今不断蝶变的历史。

  建于1971年的澧水大桥,连通着张家界城区两岸,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也是推动张家界城市发展变化的功臣。4年前,随着张家界市城区的迅猛发展,市政府不得不对此桥拆除重建。1年后,一座双向四车道的现代桥梁横跨澧水,疏通了拥挤的交通,也美化了城市一角。

  桥梁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迭新,城市发展亦是如此。

  在张家界高新区,鳞次栉比的产业大楼孵化出一个个产业项目,实现了“高”“新”的协同发展,初步形成以旅游商品、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的特色化产业体系。走进官黎坪板块,天门山索道扶摇而上,星级酒店林立,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在草木、鲜花的簇拥下,“景城一体化”凸显得恰到好处。行走在澧水沿岸,众多滨河公园串珠成链,城在绿中、人在景中,昔日的小山城,如今已蜕变为一座现代化都市,让市民和游客流连忘返。

  升级主次干道,拉通滨河线,建设城市高架,城市骨架不断拓展。完善地下网管,配置公园绿地,“微建设”持续发力,城市精致度有效提高,城市颜值进一步提升,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一座进出方便、安全快捷的“畅达城市”,宜游宜养、舒适舒心的“休闲城市”,山清水秀、天朗地净的“生态城市”,全域覆盖、智能高效的“智慧城市”,诚信友善、和美品质的“文明城市”正向世人走来。

  而今,“旅游西优、城市东拓、轴带发展、组团布局”的空间发展策略正全力实施,以澧水河为轴带、八个组团和一个城市功能新区的空间布局结构正在构建。

  从教育卫生服务中心的沙堤组团,到旅游服务中心的且住岗组团,再到城市综合服务中心的永定组团……张家界正在更广阔的战略空间里阔步前行,一个国际化的知名旅游城市正在崛起。

  大道通衢连八方——

  交通先行,神经末梢建设为枢纽中心

  交通是地方经济的血脉,只有血脉畅通,才会气聚势来。

  处于湘西北的张家界,山高壑险,一度是省内交通的“末梢”。而以旅游立市的张家界,这些年紧紧抓住交通这个“牛鼻子”,推动旅游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

  数十年来,勤劳智慧的张家界人民开山辟路,填壑为基,跨越山水阻隔,用心构建着一个纵横交错、联通八方的立体交通枢纽——

  看高速,常张、张花、张桑、慈安、宜张、桑龙等高速公路,陆续建成、建设或立项,“六向六射”高速网将连通长株潭和重庆、成都、武汉、桂林五大城市圈,实现半天可达5省(区市)68市,辐射人口超过2.8亿。

  看高铁,黔张常铁路、张吉怀高铁即将建成通车形成“十字枢纽”,与省内7市州直连直通形成快速铁路环形通道,同时向外辐射,形成黄金旅游大动脉。

  看航空,作为全省3个一类口岸之一、武陵山片区71个县市区唯一国际航空口岸的荷花机场,已相继开通50条国际国内航线。

  “交通圈”就是“经济圈”。

  不久前的8月5日,张家界签下大单——15个文旅项目总签约金额597.1亿元,涵盖旅游产业的方方面面。而这,只是张家界利用大交通形成大物流、吸引大产业,进而推动大发展的N次签约之一。

  形成外部“大交通”的同时,张家界域内“内循环”也畅如流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