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新闻 |
黔东南州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绿色发展提升“含绿量”与“含金量”,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取得显著成效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得到深入贯彻和实践。近年来,该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以提升“含绿量”和“含金量”为着力点,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突出保护修复,守好生态家底** 黔东南州高度重视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全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加强固废治理,严控环境风险。同时,该州加大城乡环境设施建设力度,实现了建制镇污水处理全覆盖,确保了居民生活环境与生态质量同步提升。目前,黔东南州森林覆盖率高达69.63%,已完成造林144万亩,石漠化治理15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1321平方公里,展现出“天然氧吧”与“森林之州”的生态名片。 **产业融合激活山水价值** 黔东南州致力于生态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水旅融合等新模式,有效激发了生态资源的经济效益。通过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黔东南州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优品种壮规模,品质提升与品牌塑造并举** 黔东南州通过实施“6个100万”提升工程,重点推动鸭鹅、酸汤、蓝莓等产业的发展,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同步推进。鸭鹅产业已成为该州的特色产业之一,预计到2027年全州鸭鹅出栏量将实现显著增长。在产品品质提升上,黔东南州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4.7%,地方特色品牌如“凯里酸汤”等影响力显著增强。同时,黔东南州聚焦标准化生产,牵头制定了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为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品牌拓销路,远销国内外** 依托“苗侗山珍”区域公用品牌,黔东南州打造了19个区域公用品牌,并获得了5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建设农产品产地冷链仓库和“菜篮子”基地,黔东南的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成功进入海外市场。借助旅游的蓬勃发展,黔东南州推动农产品进景区,有效拓宽了农产品销路,助力乡村振兴。 黔东南州在推进绿色发展中,坚持生态优先,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通过深化产业融合、提升产品品质、塑造品牌影响力,黔东南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路径越走越宽广,农业产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亲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