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王龙妃 总裁老公乖乖听话 大广高速路况实时查询 素女经秘戏图本 一起长大慢慢变老 天龙猎艳之邪帝虚竹 绥芬河信息网 听说你要娶老子 食木甲鲶鱼 |
交通:途经公交车3路、13路、15路、19路、42路、56路、夜12路 先农坛的全部建筑由内外两重围墙环绕,平面为北圆南方的长方形。坛内建筑可分为三组,即先农坛、天神地祗坛和太岁殿。先农坛组包括坛台、神厨神库、神仓、具服殿、观耕台、庆成宫,用于祭祀先农和举行藉田典礼。天神地祗坛用于祭祀大地和山川等自然神。太岁殿是一组雄伟的建筑群,用于祭祀太岁。 地址:西城区月坛北街甲6号 日坛公园就是明清时期日坛所在地。日坛是明清两代帝王朝拜太阳神的地方。日坛公园现占地面积206200平方米,其中绿地覆盖面积173192.52平方米,绿地面积124273.36平方米,水面4700平方米,古建占地面积10357平方米。园内古树44株。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在保持原有古老的文化底蕴基础上增加了现代设施,进行了景区改造,具有趣、幽、静、雅、美之特色。日坛公园先后建立了儿童游乐场、垂钓区等娱乐项目向游人开放。 主要景点:庆成宫、太岁殿(含拜殿及其前面的焚帛炉)、神厨(包括宰牲亭)、神仓、俱服殿、观耕台、妃宫殿、神祇坛 交通:2号线到雍和宫或安定门站,地铁5号线雍和宫或和平里北街站
巍巍帝都,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她的历史文化的建筑如今都已是著名景点。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帝都古代祭祀的场所,这些场所都非常值得一看。 先农坛又名“山川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距今已有五百八十多年的历史。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山川、神农等诸神的重要场所,亦是皇家最早在城南设立的仅有的一座皇家禁苑。 主要建筑有三组,方泽坛和皇祇室在中轴线上,方泽坛西侧有神库和宰牲亭;西北有斋宫、钟楼、神马圈等附属建筑。地坛建筑的内檐枋心彩画为双凤和玺彩画。建筑周围植满柏树,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气氛。方泽坛是地坛的主体建筑,是皇家盛大的祭祀礼仪之地,俗称拜台。平面为正方形,以水渠环绕象征“泽中方丘”,正方形平面象征“天圆地方”。座南朝北的布局和按六八阴数铺成的墁石象征“地为阴”,黄琉璃砖象征“地谓之黄”。 地址: 北京朝阳门外日坛北路6号 月坛公园就是明清时期月坛所在地。月坛,又名夕月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月神的地方,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月坛坛方广四丈,高四尺六寸。面白琉璃,阶六级,俱白石。内棂星门四,东门外为瘗池,东北为具服殿;南门外为神库,西南为宰牲亭、神厨、祭器库,北门外为钟楼、遗官房。外天门二座;东天门外北为礼神坊。月坛坛面以白色琉璃铺砌,象征着白色的月亮。 2、社稷坛 主要景点: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皇乾殿、七十二连房、祈年殿、丹陛桥、斋宫、南神厨院、神乐署等 月坛公园占地8.12公顷,分为南园和北园两部分。园内古建为市级文物保护对象。园内种植了大量的松柏及婆罗树、石榴树、桂花等观赏树种,是首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月坛公园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园以红砖绿瓦的古建筑和规则式的道路为特征,这里也就是明清时期的月坛。 1992年以来举办音乐节、春季花展、晨练汇演、古树认养等突出文化内涵的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日坛西向,祭台为白石砌成的一层方台,正西有白石棂星门三座,其余三面各一座。西棂星门正对的外坛至西天门为神路,是帝王祭日的必经之路。日坛有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金台夕照”虽然已成为传说,但也能即新景而生怀旧之情。 皇帝祭月在每年秋分亥时举行,主祭夜明神,配祀二十八宿,木火士金水五星及周天星辰,古人对月的观察十分细致,名字的意义都很深刻:每月最后一天为晦,第一天为朔。弦是月一半时的名字,月满则为望,日在东,月在西,遥遥相望的意思。传说中月亮车的驾驶员就叫望舒,也名纤阿。但因岁月的流逝,坛台已坦荡无存。 另外,现保留完整的内坛墙,外皮用城砖淌白糙砌,基本为乾隆期原制,内层有明代夯土墙体。墙宽2.2米,高4.1米,墙顶置木椽望板,上盖筒板瓦。内坛墙四面各设三间拱券门一座,南门与太岁殿建筑群置于同一轴线,北门在神仓院与俱服殿之间,东西门基本相对应于观耕台及先农坛之南。四座门均为砖石结构,歇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砖柱间额枋上置三踩单翘磨砖斗硕,四座门均具典型的明代特征,南北二门留有清晰的早期龙锦枋心旋子彩画。 主要景点:社稷坛、拜殿、戟门、保卫和平坊、水榭、兰亭碑亭、唐花坞、习礼亭、四宜轩、迎晖亭、花廊、宰牲亭、格言亭、投壶亭、松柏交翠亭、来今雨轩、音乐堂、长青园、愉园和蕙芳园、儿童运动场等。 地址:宣武区东经路21号交通:乘17、20、36、54路站先农坛下车 7、先农坛 主要景点:正门、五彩琉璃门、大戟门、戟门桥、燎炉、前殿、中殿、后殿、享殿东配殿、享殿西配殿、祧殿 交通:地铁5号线天坛东门站 先农坛的建筑群,根据祭祀活动中的不同要求分为宫殿建筑(皇帝祭祀前后的更衣场所、文武百官祭祀后的庆功之地、祭祀太岁的殿宇等)及象征生产等项功能性建筑(神仓、神厨、神库等)。由于使用的不同要求,建筑的结构及技艺又有所差别:宫殿建筑雄伟壮观,庑殿或歇山屋面,外表辉煌,采用黑色或绿色琉璃瓦,内部雕造精细,用鎏金斗硕装饰,格扇门窗用三交六碗菱花,建筑内外用金龙和玺彩绘等。其余建筑虽然也为厅堂结构,但灰瓦硬山及简练的装饰,与前者形成明显的等级对比。 地坛公园就是明清时期地坛所在地。地坛又名方泽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夏至”日祭祀地皇神祗的场所,是规模最大的帝王祭地之坛。地坛公园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现管理面积37.4万平方米。布局以北向为上,由两重正方形坛墙环绕,分成内、外坛。内坛墙四面辟门,外坛墙仅西面辟门。外坛门至安定门外大街之间是一条坛街。街西端有三间四柱七楼木牌楼一座,是进入地坛的前导和标志。内坛中轴线略偏于东部。 地址:天安门西侧中山公园 天坛公园就是明清时期天坛所在地。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祷丰年的专用祭坛,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天坛是祈谷、圜丘两坛的总称,有两重坛墙环绕,将坛域分为内、外坛两部分,均为南方北圆。坛内祭祀建筑集中于内坛,内坛四面设门。连接两坛的的轴线,是一条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砖石台,称为“神道”又称“海墁大道”,也叫“丹陛桥”。它寓意着上天庭要经过漫长的道路。 主要景点:神库、宰牲亭、斋宫、皇祇室、神马殿、牌楼、方泽坛、钟楼、养生园 天安门东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即是明清时期的太庙。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二百余亩,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天花板及廊柱皆贴赤金花,制作精细,装饰豪华。大殿两侧各有配殿十五间,东配殿供奉着历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异姓功臣神位。大殿之后的中殿和后殿都是黄琉璃瓦庑殿顶的九间大殿,中殿称寝殿,后殿称祧庙。此外还有神厨、神库、宰牲亭、治牲房等建筑。太庙以古柏著称,树龄多高达数百年,千姿百态,苍劲古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