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大学贴吧 新人报道 新知网 久久时间网 uu单号网 本帖隐藏的内容 yf77 井冈山大学怎么样 |
2017年至2018年春季,广东省旅游加大力度,全面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净化旅游消费环境、维护游客合法权益,持续开展了“春季行动”、“暑期整顿”和“秋冬会战”及“利剑行动”,紧盯“不合理低价”、“港澳游强制购物”等行业顽疾,并针对“微信群参团、假冒旅行社”等固疾,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的总方针,实现了对全省21地市的旅游市场整治专项督查的“全覆盖”;并在持续开展市场秩序综合整治的同时,积极引导和推动旅游重点地区加快建设“1+3+N”综合监管体制机制,全省的旅游质监工作卓有成效。 到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我们来为您解读旅游交易中那些隐形的“陷阱”,希望能帮助遇到类似情况的消费者理性维权,争取到正当的旅游权益。 质监成效 旅游新时代,老质监遇上新问题 2017年,广东省共接到旅游投诉6269宗,正式受理4908宗,法定期内结案率100%。全年、全省各级旅游质监执法人员开展旅游市场检查达3792次,其中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731次,即平均每天10宗检查以上。全省共出动检查人员16933人次,检查涉旅企业10 177家/次,其中检查旅行社4480家/次,检查旅游购物店631家次,检查团队导游2044人次。 2018年春节黄金周7天期间,全省开展旅游市场检查313次,出动检查人员827人次,检查涉旅企业506家,检查团队导游146人次,平均每天检查44宗以上。 工作过程中,广东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总会感慨:“老质监,遇上新问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市场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旅游纠纷、旅游案例也出现了全新的问题。从当前的旅游投诉热点来看,主要集中在旅行社违反合同约定、退团退费不合理、导游服务不规范以及非法港澳游、诱导或强迫购物,景区、饭店收费及管理问题等。 广东省旅游质监所针对集中问题,增强监管能力,完善现代旅游市场监管体系,实施“鹰眼计划”,锁定突出问题,组织开展更为精准的市场整治“利剑行动”,力求实现精准监管,并发布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黑名单)、依托全国旅游服务监管平台实施智能监管等,加大力度打击非法组织港澳游的“黑社”“黑导”“黑车”,打击非法旅游购物店的欺骗、诱导、强迫购物行为;清理和整治旅行社低价信息招徕、误导消费者等违法违规行为;清理“不合理低价游”线路产品;整治旅行社分支机构违规经营行为及不规范旅游合同;推动各地建设完善“1+ 3”旅游市场综合管理体制,倡导诚信经营和培育文明旅游。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不合理低价游”等市场顽疾得到明显遏制,旅游线路产品价格回归理性,纯玩品质线路不断增多,诚信经营的市场导向得到强化,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为发展优质旅游保驾护航,不断提升广东游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现象剖析 报名参团时找准正规旅行社,警惕假冒旅行社 从白云国际机场乘坐地铁,车厢内便有多个派发“中国旅行社”旅游小广告的小伙,这种虚假小广告“遍地开花”;但更为严重的是,网络上、手机上层出不穷的假冒旅行社的网站,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2018年春节期间,广东省旅游质监所接到的56宗旅游投诉中便有14宗为假冒旅行社的案例,这些团伙通过网络、小广告等方式欺骗游客参加港澳游,并实施强制购物。记者了解到,春节前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已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在深圳边检口岸端掉一个开展非法港澳游的团伙。但这种团伙层出不穷,质监部门接下来仍将保持高压态势,配合全省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打击假冒团伙。 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节前,河北任先生通过百度搜索“港澳游”,搜到假冒深圳国旅网址,后用微信交付订金报名参加港澳游,行程日期:2月15日-2月19日,费用:4人共5520元,任先生反馈,旅途中,导游带游客去不属于行程内的购物店购物,珠宝店、化妆品店、钟表店;但未游玩景区:香港迪士尼、澳门地区景点、珠海地区景点;由于全团购物不“达标”,于2月17日被导游于珠海甩团。 2017年,广东省旅游局共接到12301及12345反馈的游客团队滞留事件9起,涉及团队滞留人数共计800余人,其中:广州3起,珠海5起,汕头1起。游客滞留原因包括交通堵塞和航班取消造成无法出行或返程等,多以参加买保险、保健品等名义赠送的低价港澳购物团,因购物不达标被甩团。接到投诉,省局质监所第一时间与游客滞留地旅游质监执法部门取得联系,指导和督促各地妥善做好游客的安置安抚工作,最终游客全部安全返回,未造成社会维稳和舆情事件。 参加“朋友圈”旅游团要警惕低价陷阱 近期,省旅游质监所针对粤东西北地区,非旅游企业和个人利用户外俱乐部、社区社团及网上平台、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售卖旅游线路产品的严重现象,重点查处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旅游合同不规范等违法、违规行为。涉嫌未经许可经营出境游,旅游服务供应商不合格,旅游合同不规范,擅自变更旅游合同法定条款,导游变相诱导增加旅游购物点等。 据了解,目前这种通过微信、公众号招募户外游客的情况十分严重,而且存在取证难、执行难的问题,但督查组已与有关地市旅游局积极跟进调查,加强监控,核查旅行社资质,对违法违规经营的,坚决予以查处。 获得“旅游”大奖?警惕实为购物团 据了解,广东省旅游局近期接到的多宗投诉案例,主体并非旅行社,而大多数是抽奖或其他公益慈善活动赠送的港澳游线路。 如某慈善机构组织会员活动,有旅行社赞助港澳游,但参与者签的协议则是以香港某公司的名义,结果游客到了港澳遇到强制购物150万元,后来大家想退货却找不到负责人。面对该案例,律师分析:如慈善机构仅单纯地组织会员活动,未从中获利,选择的旅行社也具有合法资质,则慈善机构无需负赔偿责任;若慈善机构假借活动的名义,与旅行社、购物场所相互勾结,并从中获取旅行社、购物场所的好处,则慈善机构对于在港澳旅游期间被强制购物的部分,需要负赔偿责任。 作为消费者,面对“赠送的旅游产品”该注意什么问题呢?律师建议,签订合同时需注意旅行社是否具有旅游业务经营资质,选择正规的旅行社,注意合同条款或行程介绍中是否有购物、自费条款等。 在旅游平台预订产品时,注意是否可“退改” 目前通过网络平台预订酒店或景点门 票 、机票等引起纠纷较为常见,通常是消费者因各种原因需要取消订单要求退款时,商家均以“在购买须知已说明不可取消和更改条款”为由予以拒绝,或在取消订单时收取高额手续费。 |
- 上一篇:文化和旅游部组建领导班子成员名单公布
- 下一篇:青海开展“春潮”行动迎旅游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