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麻衣 彭雨菲 i8gua 瑠川莉娜作品 屁屁图片 打屁屁视频家法 基金净值360007 www.rb444.com 日本make love图片 |
2016年,在政府投资170万元的基础上,李连和个人出资,成立了海东市乐都区卯寨旅游景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景区内民居大院、养殖基地、廊桥景观、采摘园、游览栈道已经建设完成。 如今,依托卯寨景区建设,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景区的河道边就形成了“一个市场”,习大娘家种的农产品轻松销售出去了,还卖上了好价钱。 卯寨景区吸纳村里贫困户就业。 “去年一年,卯寨景区就吸引游客20多万人,年营业额接近了500万元,乡村旅游已现雏形,乡村振兴也初见成效。”高庙镇党委副书记李胜业清楚地记得,当年借助旅游发展就实现近3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100多名农民得到稳定就业,此外还间接带动了周边近千人就业。 今年50多岁的习桂英,家住乐都区高庙镇扎门村,两个儿子外出打工,自己和老伴在自家的温室大棚里种植了西红柿,西红柿一成熟就推到卯寨景区销售,几乎每天都能卖个300多元钱,习大娘已经在卯寨景区买了一个多月。 在小吃餐饮一条街上干活的王存鹏是新庄村的村民,前几年一直在外地打工,每月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前两年,我听说村里发展景区旅游就回来了,如今在景区里干着绿化、房屋建造的工作,每个月能挣到5000多元。” “2013年,我带着村里的50个民工,在山顶搭了5间彩钢房,住在山上植树,后来慢慢发现山上树多了之后,旅游、爬山的城里人也多了,我就在自家院子里修建了四合院的河湟民居——卯寨景区风情园,用村民种的菜和养的家禽做饭菜,很受顾客欢迎,一年下来效益也不错。”李连和说着卯寨景区发展的由来。 今年,卯寨景区重点打造的小吃餐饮一条街主体已完工,100多个商铺将为村里群众和贫困户免费提供,用于开设特色小吃店铺,店铺还对外来人员提供,但前提必须是雇佣村里的一名群众或贫困户。 成立卯寨景区,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卯寨景区联合党总支部书记李连和,早些年,李连和在全国各地承包电力工程,带领村民增收致富,随着年龄增长,李连和干不动了,回到家乡新庄村,继承父亲的志愿,投入4000多万元自筹资金,开始在村子周边的荒山上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兴建了卯寨景区风情园。 “前两年,自家温室大棚种的西红柿辣椒,都是装在三轮车上到处转着卖,一天下来,人又累还卖不上好价钱,一年有可能连成本费人工费都赚不回来。”谈起以前农产品销售情况,习桂英直摇头。 (责编:王红玉、杨阳) 卯寨景区地处乐都区高庙镇新庄村,是依托土乡民俗和河湟文化,打造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景区规划面积2.43平方公里,跨扎门、老庄、新庄三村。新庄村为景区核心区,为推动景区全面发展,带动周边贫困群众致富,景区成立了扎门、老庄、新庄村联合党总支部,破解了因不同村级组织认识不统一、步调不一致而造成的村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一种富有创新性的脱贫攻坚模式。
对于王存鹏而言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随着景区的发展和游客增多,果蔬采摘菜成为了他家里又一大经济来源。“市场上现在一公斤辣子6元左右,而在我家里采摘新鲜辣子一公斤要8元多,自己家种养的农畜产品,就在家门口景区市场上销售。” 卯寨景区的蓝图,正在变为现实。“如今,由乐都区委副书记亲自牵头抓,多次召开景区项目促进协调会,景区许多设计规划,景点设施项目,逐一落实,责任到人,加紧建设完善中。”乐都区委宣传部的一位领导说,“全部景区规划建成后,将成为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卯寨样板’,成为一个脱贫攻坚的亮点。” “瞧瞧呵,大家都来尝尝,今天早上刚摘的西红柿,都是自家地里种的,用的都是家肥,没打化肥没洒农药,很新鲜,不好吃,就不要钱。” 炎炎夏日,海东市乐都区卯寨景区内的树荫下,习大娘向景区内的游客吆喝着,面前摆放着两筐西红柿,不时有游客上前询问购买,没过一会儿,习大娘的一筐西红柿已经见底了。“看来,今儿还得让老伴再送一筐西红柿过来。”习大娘激动地说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