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景区景点 >

山东文旅业态加速升级 景区打破500公里客源魔咒

时间:2019-06-16 09:50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中国报协主办,在人民日报社办公,成立于1997年,经国务院新闻办批准,首批获得国家级网络新闻媒体资格,并承担着为中国产业经
bae jojo的奇妙冒险第二部 漂亮的女人 无限大 中文谐音 非诚勿扰高铨

  “崂山全域皆景区” 崂山旅游向深处发力


  2016年2月,青岛市崂山区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三年后的今天,当你再次踏入崂山,发现“此崂山非昨崂山”。用一句话概括便是:处处是景,村村有料。


  进入5月,崂山景区到处华盖如云、芬芳四溢。华严寺内,百年流苏花盛开,景区进入一年当中最美的时节。凭借得天独厚的山海自然风貌和独特的历史文脉,崂山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乐体验。景区所在的崂山区,则秉持“崂山全域皆景区”的理念,切实推动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各项工作渐入佳境。


  近日,人民网人民视频组织拍客团队,会同全国各地旅行达人前往崂山采风,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崂山,一派“生态田园城市、山海品质城区”风光。伴随崂山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旅游业与各产业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工作均同步推进。


  以前,崂山更多扮演青岛市民“一日游”的角色,买张门票上山逛一圈,下午乘坐观光车回市区。而今,越来越多的岛城市民以及外地游客,则喜欢将脚步慢下来,在崂山订房,美美感受“夜崂山”,顺便体会当地民情。


  “仙居崂山”是这几年推出并打响的一个精品民宿品牌,位于崂山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东麦窑,具有背山面海、依山伴海的特色。“仙居崂山”融入崂山当地的文化特色,并与民俗相结合,成为北方民宿的标杆,是外地人感受崂山、感受青岛的打卡之地。此外,崂山近两年还形成“和园山居”、“九水和园”、“太清道苑”等精品民宿酒店,并渐成集群化发展之势。为了规范发展,崂山区文旅委牵头成立了崂山民宿协会。


  在通往巨峰游览区的崂山客服中心,最近几年功能全面升级,成为集游客集散、售票、换乘、导游服务,以及旅游交通、咨询投诉、购物休闲、餐饮食宿、特色旅游产品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游客服务中心。如此配套齐备的设施,与崂山优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处处传递出景区“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


  崂山内的小交通状况明显提升,游客赴太清红码头体验“太清游轮”海上旅游产品,可感受“上山下海”的产品新格局。今天的崂山在创建全域旅游中,已建成地铁、旅游大巴、海上游轮、低空飞机等交互立体交通网络。


  全力冲5A “龙冈”牵手东北景区


  对山东现代旅游发展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龙冈”这个名字,它是山东民营景区的代表,也是近二十年中县域旅游发展中的民企佼佼者。眼下,“龙冈系”旅游景区打包创建国家5A级景区,备受业界瞩目。


  山东龙冈旅游集团孔杰说,为创建5A,他们对照有关细则以及实施标准,认认真真研究了两三年。提升景区内部管理很重要,最关键的是练好两项内功,其中一个是“硬建”,就是对照细则和标准,不打折扣地完成硬件建设,满足游客高质量旅游观光体验的需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今天对龙头景区而言,再强调综合服务水平似乎有点过时了,游客对特色服务水平要求则更高,龙冈旗下的景区就是要让旅游者体验到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


  另外一个要练好的是“硬功”,这要求现代景区的管理团队必须要具备相当强的职业化管理水平,在景区管理的机制、体制以及人才队伍等方面,达到专业化的水准。目前,传统景区正在面临游客的迭代、知识的迭代和人才的迭代,孔杰认为,景区如果跟不上,就可能被淘汰。


  现代景区还要深挖资源的吸引力。拿景区文创产品的开发来说,必须加强。前些年推出“洞藏酒”系列之后,最近两年龙冈旅游又将山东著名的“沂蒙煎饼卷大葱”进行旅游产品的标准化研发,推向市场后大受欢迎。对游客来说,吸引他们光顾的不光是历史文化,还有景区在长期发展中培育形成的特色文化,如地下大峡谷、萤火虫水洞等景区梳理出的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地质文化、科普文化……通过对萤火虫独特资源的开发,景区端出了炙手可热的研学产品。


  记者采访中注意到,最近两年,龙冈旅游在市场营销方面也加大调整力度,除了巩固原来的市场,还对山西、陕西、内蒙古等中长线客源地加强开发。旅游业界有种说法,绝大多数景区客源限制在500公里半径以内。通过苦练内功,提升产品,目前景区对500公里半径以上客源地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孔杰甚至把龙冈旅游与东北的景区联结,形成包括海上游的新线路产品。据透露,大量国内游客愿意为此埋单。


  通过创5A和苦练内功,龙冈旅游极大的提振了市场。今年“五一”,旗下山东地下大峡谷、地下萤火虫水洞游客量均大幅增长。


  山东省大力推动文旅融合,省内文化旅游业态积极调整变化。近日记者采访获悉,眼下很多有实力的景区将工作重心放在苦练内功,调整业态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上,并取得显著效果。(完)


  转自:齐鲁晚报

返回产经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