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杏翼翼 铁血新共和 通缉魔鬼乖乖牌 通榆县党建网 同居非意外txt 铜牛会战 痛痒灵 偷天5200 偷心的代价 |
魅力新牧区轮廓已现小康新生活阔步而来 ——东乌珠穆沁旗“十个全覆盖”建设纪实 对于地处祖国北疆的东乌珠穆沁草原来说,今年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更是集中冲刺,全面夺取“十个全覆盖”工程决战胜利的关键时期。 行走在东乌珠穆沁草原,从南到北,从东至西,走到哪里都是热火朝天的工程场景,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共同掀起了大干“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冲刺热潮,让幸福全覆盖。 自“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东乌旗按照“不落一个牧业点”的要求,3年共投资7.46亿元,完成57个嘎查、6000余个牧户和10个苏木镇所在地、6个苏木原所在地“十个全覆盖”建设任务。其中,2016年,投资3.38亿元,重点完成了11个嘎查、16个自然村、1486户牧民散居点建设任务。截至目前,除风光互补和网电工程正在收尾以外,其他工程已全部完工,房、水、电、讯(电视)等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保、文化、教育、医疗、购物等公共服务项目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东乌旗委书记贺希格布仁说:“工程实施以来,我们立足‘地广’‘人稀’‘分散’‘边远’‘公共基础服务历史欠账较多’的实际,从‘细’处谋划,从‘实’上着力,从‘准’上突破,全力推动这一功在当代、恩泽后世的幸福民生工程在边疆落地开花。” 牧民群众的期盼是衡量政绩的最大标尺 衡量一项工程是不是民心工程,关键要看它是否符合老百姓的利益,顺应群众的意愿,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百姓就会真正受益,党群干群关系就能进一步密切。 走在东乌旗各苏木镇,一种“十个全覆盖”工程切实做到老百姓心坎上的感觉油然而生。不论走到哪里,首先映入眼帘的都是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和一个个住上新居牧民露出的幸福笑容。 遥遥望去,该旗阿拉坦合力苏木巴音杭盖嘎查牧户阿拉坦木仁家的新居和以前居住的蒙古包形成明显的对比。阿拉坦木仁一家五口人,很多年一直生活在狭小的蒙古包里,吃住做饭都不方便,阿拉坦木仁的妻子孟根花看着卧室和厨房分离的50平方米的新居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她说:“‘十个全覆盖’帮助我们建设了这么好的住房,圆了我多年的梦想。真心感谢‘十个全覆盖’工程,很激动有了这么好的基础条件和住房。” 巴音杭盖嘎查共有29户,像阿拉坦木仁一样的危房改造户有4户,维修4户,牧民新居工程21户,每户50平方米的砖瓦房,每户只要自筹资金1.65万元,就能住上“小康新居”。据悉,全旗危房改造新建工程中,在自治区、盟级资金的基础上,旗里出资一部分,牧民只用1.65万元就能住上新居。同时旗里还结合当地实际,在推进牧区危房改造的同时,启动实施了牧民新居工程,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按照旗里出资70%,牧民自筹30%的比例,确保新居工程顺利实施。如今,阿拉坦合力苏木的每一个嘎查都因“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推进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户牧户都因“十个全覆盖”工程看到了全面小康的美好希望。 对于草原牧民,尤其是对贫困牧民来说,“十个全覆盖”工程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东乌旗草原,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牧业点”的决心下,更多的贫困户住上了新房,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就是要让每个牧户都成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受益者,为此,我旗立志把‘十个全覆盖’做成质量过硬,群众满意的工程。”东乌旗委书记贺希格布仁如是说。 对于东乌旗来说,牧户居住分散,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公共服务普及难度大。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是许多牧民长期以来的梦想。因此,该旗在工程的实施中,以牧民的期盼为准则,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尽力实现牧民群众的心愿,使“十个全覆盖”工程真正做成了民心工程。 我们欣喜地看到,“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东乌旗牧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牧民获得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优美的环境,绘就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崭新画卷。广大牧民切身享受到发展成果以及党和政府倾力改善民生的决心和诚意,极大地凝聚了民心,坚定了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