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景区景点 >

四川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全球游客“乐思蜀”

时间:2017-10-19 11:40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四川旅游经济总量增幅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旅游经济发展总体规模居全国第五位,正朝着万亿元级产业迈进。一组数据可以佐证:自2013年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确定“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
site::huangye51.com c2p工业生态集群 m727突击步枪 mail.230.cn 淘便宜www.koumen.net mmhouse最新地址 mmr-298 mxgs-222 myjollysailorbold mymanagerlitesetup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四川旅游经济总量增幅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旅游经济发展总体规模居全国第五位,正朝着万亿元级产业迈进。一组数据可以佐证:自2013年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确定“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战略目标以来,四川旅游经济每年增幅均在20%以上,在国内旅游界名列前茅。今年上半年,四川旅游总收入达4581.8亿元,同比增长19.3%;接待入境游客132.98万人次,同比增长11.5%。

四川旅游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落户。今年9月,这场全球旅游业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会议,继2003年在北京举办后第二次移师中国,首次在中国中西部地区举行,并创下多项“历史之最”:

规模最大——全球130多个会员国千余代表参会;规格最高——联合国相关负责人发来贺信,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三任负责人齐聚;由中国发起成立的第一个全球性、综合性、非政府、非营利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联盟成立……借势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大会,四川省实施“绿色四川”旅游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着力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努力为实现四川“两个跨越”,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四川正在让全球游客远者来,近者悦。

由大到强

旅游业迈向万亿元级产业

2013年,四川旅游收入3877亿元;2014年,四川旅游收入4891亿元;2015年,四川旅游收入6210亿元;2016年,四川旅游收入7705.5亿元;今年上半年,四川旅游收入达4581.8亿元。

“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牵引着四川旅游经济每年以1000亿元以上的增速前行。

旅游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全省经济结构转型增添了动力。去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8.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8.4%。

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促进了城乡美丽新貌焕发。目前,全省有中国最佳旅游城市1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个,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现代城镇体系逐步形成。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相继涌现一大批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美丽新村。2016年,全省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015亿元,四川省农村群众从旅游发展中获得人均年纯收入885.3元。全省448个贫困村通过发展旅游实现脱贫,占2016年退出贫困村总数的19.1%。

旅游产品供给丰富,更加满足了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截至目前,全省A级景区达440家,其中5A级景区12家、4A级景区20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0个,乡村旅游经营户15万余家,星级饭店426个,其中五星级饭店32个。一批房车露营地、特色民宿、农业公园、健康养老等新兴旅游业态蓬勃兴起,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实施全域旅游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2016年,全省藏区旅游总收入达到443.4亿元,是2010年的4.6倍。截至目前,成功创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9处和小平故里、朱德故里2个5A级景区。

旅游产业已成为推动四川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重要力量。紧紧围绕“三大发展战略”,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四川省正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为重点,压紧压实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切实推动“511”旅游发展新格局形成,突出5大区域,打造10大旅游目的地,构建10大精品旅游线路。

“远者来、近者悦”的良性旅游发展格局在四川初步形成,新的蓝图正在描绘:

未来,四川旅游产业实力要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发展增速保持在每年15%以上,力争到202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比2015年翻一番,达到1.2万亿元,成为四川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未来,旅游产业的素质要进一步提升。大熊猫、大九寨、大峨眉、大香格里拉、大蜀道“五大国际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区域发展更加均衡。

未来,旅游综合带动作用要进一步凸显。到2020年,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30万人以上,通过发展旅游实现惠及贫困人口占全省脱贫任务的20%以上的目标。旅游业对带动社会就业、促进百姓致富作用更大。

转型升级

四川旅游“枝繁叶茂”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四川旅游依旧备受全国游客青睐,接待游客超7000万人次,吸金超500亿元,两大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国庆中秋长假的良好成绩,得益于四川省推出多条精品线路,更与近年来四川旅游不断转型升级,让市场业态更为丰富密切相关。

正如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领导所说:旅游产业就好比一棵树,旅游化是根,科学合理的政策和制度是土壤,旅游制造业是干,景区景点是花。

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首先是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四川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集中精力研究破解当前制约四川旅游业发展的“老问题”“硬骨头”,在推动乐山、资阳、凉山3个全国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创建过程中,集中精力与3个市(州)政府共同努力,争取在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旅游投融资机制、旅游市场综合治理等问题上取得先行先试的区域性突破,形成在全省范围内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性成果。

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在于融入“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构建四川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动进程,四川省将用两年左右时间,集中扶持3—5家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房车营地、索道缆车、游乐设施、低空飞行等旅游装备制造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一批旅游产业园区和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集中培育10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县,使旅游业成为四川省三次产业链条延长、产业层次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的重要承接力量。同时,围绕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城市群和特色小镇、美丽新村建设,积极推动旅游规划与城乡建设、土地等“多规融合”,形成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现代城镇体系。

旅游业自身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是旅游、旅游化和旅游产业如何抓好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今年9月,绵阳召开旅游业新技术应用大会,决定围绕科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建设一批科技旅游示范基地,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增强旅游体验,培育一批旅游新技术企业。试点建设一批旅游重点实验室是亮点。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建立“国家旅游环境保护和安全重点实验室”。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先期以四川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景区等为对象,依托电子科技大学,试点建设九寨沟生态旅游大数据旅游重点实验室,开展生态环境预测预警,地质结构变化、生态植被、天象气候变化等监控防治,提出整治方法,促进全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联合企业,试点建设环保科技及全域旅游创新应用旅游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智能环保厕所、全域旅游民生环保工程、环保技术与互联网智能科技跨界融合的前沿技术研究、运行模式探索和行业应用推广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