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骑行天下 >

骑行看世界 播撒乐与爱

时间:2018-04-14 11:30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三位女性用骑行改变自己、拥抱世界 骑行看世界 播撒乐与爱 发布时间:2018-03-18 在黎巴嫩了解当地居民的生存状况 黎巴嫩骑行 许良春在罗马 许良春在从北京骑行到罗马的途中留影 许良春(左)、戴塔(中)、贝特西因骑行结缘 许良春、贝特西、戴塔等人一起环
yy直播啪啪啪 月热古丽·买买提 吉泽明歩 大龄皇后番外 西田美沙 充气娃娃阳光商贸 112358找规律 大桥未久作品番号 浮情浪子 kkk15.com 韩寒父亲

  回到昆明,许良春激动地抱起了自己刚上初二的女儿。“我为妈妈而骄傲。”她至今还记得女儿对她说的话,这让她觉得一路上经历再多的困难都是值得的。“我可以在家陪她写作业,但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告诉她,人生可以有不一样的活法,再大的困难都可以去克服。”

  组建慈善机构 在巴勒斯坦开展第一次女性骑行

  骑行是一个窗口,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身边人,甚至改变世界。

  “戴塔才是最伟大的骑行者。”如果你觉得许良春和贝特西已经足够动人,那么她们口中这位“最伟大的骑行者”又会拥有怎样的故事?

  戴塔

  76岁的美国骑友贝特西

  71岁的英国骑友戴塔是两次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者,她说要通过骑行把爱、和平和希望的种子播撒,改变自己,拥抱世界。

  随着骑行的深入,许良春发现困难远比想象的多。由于路途状况不断,原本的骑行团队不断有人退出,最后只剩许良春一人。这时的她,刚刚抵达发生了绑架中国工程师事件的巴基斯坦,当地的复杂局势让她开始动摇,她甚至把自行车拆掉准备买机票回国。

  历时7个多月 独自从北京骑行到罗马

  71岁的英国骑友戴塔

  从昆明到瑞丽,路程1300多公里,那是许良春的第一次长途骑行。10多天的时间里,许良春经历了身体的极度疲惫,但她却格外享受这种感觉。“虽然身体很累,但却让我找到了释放自己的方式,在骑行中我的身心都得到了完全的放松,没有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与大自然如此独特的接触,更是让我身心陶醉。”

  这一举动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媒体对此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原来妇女也可以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戴塔回忆,一位来自巴勒斯坦的骑友在活动完成后这样说,让她坚信,用骑行这种方式,可以展现出妇女追求和平、向往自由、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每一次旅行结束后,贝特西都会把所有看到的风景、食物、人物等拍成照片,回到学校分享给自己的学生,收获他们或惊叹或羡慕的眼神。“我希望有更多人能够加入到骑行行列中,和我一起看世界。”贝特西和朋友一起创立了CCE,每年都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骑行爱好者来到美国加州,感受美国文化和传统,同时他们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回访参与者所在的国家,在骑行中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

  终于,历时7个多月,骑行13000多公里,途经中国的北京、河北、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再穿越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希腊等国,第二年1月,许良春终于抵达意大利罗马,她手持五星红旗在古罗马斗兽场拍下照片,为自己完成人生中最大的一个梦想留下了最宝贵的纪念。“在那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会用骑车这种方式抵达罗马,但只要敢想并且迈出第一步,就成功了一大半。”

  

  “我经常会想,如果当年没有接触骑行,我的生活会是怎样的?”1995年,许良春30岁,女儿刚满6岁,在一个大多数人都认为女人理应回归家庭、相夫教子的年龄,她通过由著名探险家金飞豹组织的一次公益骑行活动,正式接触骑行。


  在美国骑行的日子里,贝特西乐观向上的态度深深地打动着许良春。“我和我的女骑友们说,希望能够像贝特西这样,在70岁白发苍苍的时候,仍然有动力去骑行看世界,做一群快乐健康的老太太。”

三位女性用骑行改变自己、拥抱世界

  许良春在罗马

  这时,许良春遇到了到伊斯兰堡旅行的3个中国背包客。“我和他们在当地自主旅行,他们告诉我怎么一个人在外生存,怎么找吃的,找旅馆,语言不通的时候如何用肢体语言去交流。”许良春突然有了信心,她把拆了的自行车重新组装好,再一次上路,“既然我都骑到这里了,为什么不试试接着骑下去呢?”

  许良春说:“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骑行不仅仅是强身健体、开心快乐、融入自然,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30岁接触骑行 热爱一发不可收


  53岁的昆明骑友许良春,曾经试过从北京一路骑车到意大利罗马,困难不断但她完成了。她说:骑车环游世界是我的梦想。



  和大多数的骑行爱好者一样,戴塔最初被骑行所带来的放松和自由所吸引。在她看来,骑行的过程是一段与自己内心对话的过程,当风吹过耳边,瞥见流动的风景时,身心会得到最充分的放松与释放。随后,她骑车走出了英国,来到中东地区巴勒斯坦。

  从此,许良春就爱上骑行,一发不可收拾,她骑车去西双版纳、瑞丽、怒江、香格里拉,甚至在那个骑行并不盛行的年代里,骑车去了西藏。“如果没有骑行,我或许还过着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但骑行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乐趣。”谁也没想到,她的这种热爱后来成了一桩引发中央电视台关注的全国性事件。


  2009年,美国人贝特西在杂志上看到了《你为什么骑行?》的报道,内容正是戴塔FTW的活动。“当时我就决定,一定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去,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贝特西说。

  此后,戴塔先后在黎巴嫩、叙利亚、约旦等国家成功组织了女性公益骑行活动,不同面孔、不同肤色的女性聚集到一起,一边体验着骑行带来的健康与快乐,一边用女性独有的魅力与亲和力,让世界关注当地局势。

  从抚仙湖返回昆明市区的前一天,领队告诉戴塔,第二天的骑行是72公里,前10公里连续上坡。戴塔心里想:“我肯定是没法完成了。”但她还是做到了。戴塔说,这得益于从10岁就开始骑车所锻炼出的强健体魄,更得益于内心的强大和坚持。

  许良春、贝特西、戴塔等人一起环滇池骑行 供图

  经过媒体的报道之后,许良春这段传奇的骑行经历引来了中央电视台的专访。她也开始发动身边的人加入到骑行队伍中,首先便是闺蜜。“那些年骑车的女性非常少,很多人会觉得骑车旅行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不可思议,毕竟这是一种要经历风吹日晒,又需要大量体力的运动。”她的身体力行带动了一大批亲友开始骑行,从几个好友到后来老公和孩子一起加入,许良春牵头成立了春风车队,他们骑车看昆明、看云南,甚至看世界。

  从当地人的口中认识他们心中的祖国,内心世界的广度不断延伸,你才知道世界之大。


  在黎巴嫩了解当地居民的生存状况

  我可以在家陪女儿写作业,但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告诉她,人生可以有不一样的活法。

  相约在云南举办活动 帮助少数民族妇女儿童

  她们说:女性骑行可以拥有强大的力量。


  许良春在从北京骑行到罗马的途中留影

  贝特西




  “中东国家长期处于战乱,那里的妇女穿黑袍、蒙面,社会地位低下,骑车更是难以想象的事。”在深入了解当地妇女儿童的生存状况之后,戴塔萌生了在当地组织女性骑行活动的念头:“女性有着强大的力量,我想象着几百名妇女骑行在中东国家的街道上,一定能引发国际社会对于当地局势的关注。”

  许良春(左)、戴塔(中)、贝特西因骑行结缘

  此后,每到一个国家,贝特西都会带上自行车,去看不同国家流动中的风景,感受当地的人文风情。今年,是贝特西骑行生涯的第30个年头,她已经走过160个国家,路途中,她遇见太多难以言说的美好,更多的感动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她将骑行比喻成一个灵修的过程:“每到一个国家总有邂逅,我与当地人交流,得到他们的帮助,从他们的口中认识他们心中的祖国,内心世界的广度不断延伸,你才知道世界之大。”

  戴塔将这个故事比喻成自己创办FTW((Follow the women,关注女性)的过程。

     发布时间:2018-03-18

  2013年,许良春和女儿李雯芮一起远赴美国参加了CCE(Cyclists for Cultural Exchange Program,骑行者文化交流项目)组织的活动,她们沿着加州一号公路骑行,感受路途中不胜枚举的人文景观,她们和各国的骑友一起,交流各自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骑行中的进步而互相鼓励。也是那一次的骑行,许良春认识了一位更值得尊敬的女性——CCE的组织者贝特西。

  2004年,“迎奥运中国北京——意大利罗马自行车远征活动”开始全国征集,主办方希望号召中国的自行车爱好者从北京骑到罗马,为北京奥运会助阵。一则简单的电视新闻,让当时快40岁的许良春激动万分。“我心底一直有个愿望是骑行环游世界,我当时就觉得这应该是最好的机会。”凭借着坚定的信心和巨大的勇气,许良春在数千位报名者中留到了最后,以唯一的女性骑手身份入选。

  退休之前,美国人贝特西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狂热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46岁,贝特西在朋友的带动下开始骑行,而且第一次便完成了6000公里的穿越美国骑行,“当时我就爱上了骑行,觉得这项运动简直太过瘾了。”本就喜欢到世界各地旅行的贝特西,从此多了一种看世界的方式。

  2004年6月1日,许良春和其他入选的4名队员一起骑车上路。她记得,当时那辆自行车前后都挂满了行李,日用品、食物、睡袋、帐篷,甚至是一年四季的衣服,连上自行车有40多公斤。“我已经做好了长时间骑行的准备。”

  一个人的骑行注定要经历更多的困难,更何况许良春是一位女性。尽管已经过去了10多年,但许良春回忆起当年的骑行,仍然对路途中的经历感慨万分:“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所有的困难都可以解决。”找不到旅馆,许良春睡过大街、沙漠、警察局、陌生人的家,甚至是清真寺;语言不通,她靠手势比画;自行车坏了,她拿出工具自己开修。她还遭遇了敲诈、抢劫,但最后都化险为夷。“我很感激一路上有那么多人在帮助我,当他们听说我要骑着自行车去罗马时,他们都会发自内心地赞叹,并为我提供帮助。”

  53岁的昆明骑友许良春


  ■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雯韵 

  3月15日,是戴塔来到昆明的第7天,她受许良春的邀约,和贝特西以及其他几位骑友一起来云南骑行。从飞机落地昆明的第一天,71岁的戴塔就开始了骑行,环滇池、环抚仙湖,戴塔感受着昆明的春暖花开,也在和身体进行着对抗,毕竟这可是高原。

  你为什么骑行?答案或许是风景、健康、快乐,或是其他。3月15日,在昆明举行的一场国际骑行交流会上,来自中国、英国、美国的三位女性骑行爱好者分享了各自的感受。

骑行看世界 播撒乐与爱

  黎巴嫩骑行

  因为FTW组织的公益骑行活动,戴塔先后两次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并拿到了欧洲杰出女性贡献奖,但她对此并不看重。“我希望能帮助和改善我所遇到的人们的生活。”戴塔表示,她最大的愿望是能把FTW带到中国,用不同的主题去帮助和关爱中国女性。这次来到云南,戴塔除了感受到云南之美外,也从许良春的口中听说了云南一些少数民族妇女的生存状况。戴塔、贝特西和许良春相约,组织一场公益骑行活动,把爱和希望带到这些地区,帮助当地的妇女儿童。“骑行是一个窗口,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身边人,甚至改变世界。”

  76岁的美国骑友贝特西骑车去过160个国家,她认为骑车让内心世界更加广阔,世界由此变得更大更宽广。

  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活动在戴塔的努力下真的实现了。2003年,FTW慈善机构正式成立。2004年,来自26个国家的250名女性齐聚巴勒斯坦,展开第一次女性骑行活动。骑行过程中,她们还深入巴勒斯坦的大街小巷,了解当地的政治文化经济,同时筹集善款,为当地的妇女儿童修建体育文化活动中心。


  2017年,FTW组织在黎巴嫩举行的国际女性公益骑行活动,迎来了一对昆明的母女,正是许良春和她的女儿。“这恐怕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次骑行,意义甚至超过当年独自骑车去罗马。”许良春告诉记者,16个国家的120名女性参与了这次骑行,她们中有的来自发达国家,有的来自经历着战乱的中东国家。尽管只有短短7天,但她们骑车深入到黎巴嫩的大街小巷,参观当地的农庄、博物馆、福利院,了解当地居民的生存状况,“他们向我们展示了并不是在新闻里看到的那一面,他们热爱生活,拥有丰富的内心。”

  许良春

  46岁才开始骑行 已经走过160个国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