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凭借“产业特而强”取得成功,其它特色小镇也是如此,比如冬奥会承办地之一的张家口崇礼冰雪小镇。张家口崇礼冰雪小镇借着大型赛事与地方特色,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冰雪产业。张家口崇礼冰雪小镇的“特”在于冰雪产业,而“强”体现在它是承办冬奥会的场地,其设施水平是世界级别的。
“现在很多小镇都以旅游、养老为主题,缺乏创意,未能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也没有高端要素的集聚和产业链的延伸。”全国政协副主席邵鸿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特色小镇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的新抓手,具有较高的发展门槛,而简单效仿成功经验会导致特色小镇低端化、同质化。
为了防止特色小镇低端化、同质化等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明确,建设特色小镇要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严格遵循发展规律、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严防政府债务风险为底线。特别是将各地创建名单中不符合要求的三类“特色小镇”,列入了逐年淘汰的目标。这三类“特色小镇”是:
1、住宅用地占比过高、有房地产化倾向的不实小镇。对这些不实小镇进行淘汰,主要是防止“只见新镇不见人”,打着特色小镇名义,违法违规搞圈地开发。
2、政府综合债务率超过100%市县,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变相举债建设的风险小镇。主要是防止政府大包大揽、盲目上马,为了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而加剧债务风险。
3、特色不鲜明、产镇不融合、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小镇。主要是防止千镇一面,没有产业和特色作为支撑,就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此外,通知还明确,特色小镇建设要严格节约集约用地,避免另起炉灶、大拆大建。规划用地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旅游、体育和农业类特色小镇可适当放宽。同时,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禁挖山填湖、破坏山水田园。严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产业准入关,防止引入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加强环境治理设施建设。
特色小镇政策一览
201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
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科技教育、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2016年10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公布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公布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等127个镇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2016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统筹地域、功能、特色三大重点,以镇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特大镇、镇区常住人口3万以上的专业特色镇为重点,兼顾多类型多形态的特色小镇,因地制宜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等机构联合下发通知,实施“千企千镇工程”推进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提出根据“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小(城)镇创建模式,搭建小(城)镇与企业主体有效对接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镇企融合发展、共同成长。
2017年5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做好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公布了全国31省市自治区的特色小镇分配数量,共计300个小镇。
2017年7月,住建部发布《关于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若干问题的通知》提出特色小镇培育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地方存在不注重特色的问题。要求各地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尊重小镇现有格局、不盲目拆老街区,保持小镇宜居尺度、不盲目盖高楼,传承小镇传统文化、不盲目搬袭外来文化。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内涵、合理借鉴浙江经验、注重打造鲜明特色等10个方面举措。
2018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提出,统筹规范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创建工作,把握内涵、纠正偏差、正本清源,坚决淘汰一批缺乏产业前景、变形走样异化的小镇和小城镇。
原标题:全国建设特色小镇热潮未减 培育发展没那么简单
转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综合
返回产经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