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黑的布伦希尔特 安利股份 call me baby 魏宁海 魔物娘的同居日常 永丰房产 always 武汉17中教室门种子 |
9天后,陈豪在不知不觉中骑到浙江境内。“直到发现公路两边的企业名字上都有‘浙江’两个字,才意识到自己快到家了。那一瞬间心情变得异常激动,恨不得一口气冲回家去。”第十天,陈豪回到了想念已久的家,“虽然之前有过艰辛感到寂寞,甚至怀疑过自己,但最终我还是做到了。” 骑行达人,骑行成了职业 主人公:张挺 骑行路线:滇藏线、青藏线、新藏线等 骑行时间:2006年开始至今 骑行感言:寻找、释放梦想 相比其他几个骑行客,张挺的骑行生涯更长。早在2006年年底,还在嘉兴学院上学的他就开始骑行之路。 来自新疆,今年已经29岁,张挺说骑行就是为了寻找梦想,80后需要的就是梦想。 2007年,他瞒着家人,直接上了去昆明的火车。父母打来电话,才知道儿子已经上路了,拦也拦不住。 这7年间,他和同伴一起骑完了滇藏线、川藏线和青藏线等众多路线,在别人看来,他就是一位骑行达人。 看过电影《转山》的人,一定深知滇藏线的艰险,但张挺说,真正的骑行所遇到的困难,比电影镜头来得真实。 “在滇藏线骑行到一半时,下雨,山体塌方。”张挺说,一开始他还一个劲地往前冲,直到遇到一次严重的泥石流,一长排队伍排队等候着通行指令。有两个年轻人不愿意苦等,直接闯了过去,结果被两块滚落的大石头永远压在了下面,“脚下的地面都震动了,我这才知道,骑行不光要靠勇气,更需要冷静。” 张挺说,骑行就像坚守梦想,需要不畏艰险的精神,“满脑子都是在路上的味道。”因为热爱骑行,张挺顶下了一家单车行,边卖车边骑行。 急速增长的嘉兴骑行队伍 震撼人心的骑行故事,越来越多穿着花花绿绿骑行服的骑行客,似乎提醒着人们,骑行正以新的姿态来到我们身边。 在嘉兴骑行论坛上,记者看到几乎每周都有骑行活动,从五县(市)两区到周边省市,还有长距离的川藏线、青藏线等,甚至有人打算到境外骑行。据嘉兴骑行客俱乐部不完全统计,2006年年底,俱乐部成立,当时只有6人,骑行属于极其小众化的运动。 “这几年发展快,每天都有人来店里看车,80后占了一大半。”一名单车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随着QQ、论坛、微博的普及,越来越多年轻人大规模集结在一起骑行。 以往被认为是交通工具的自行车,因为骑行运动而变得种类丰富,帮助骑行客们体验刺激、践行梦想、释放激情。 “说走就走”充满激情和危险 骑行客队伍迅猛发展,骑行华丽回归,同时,一个自称“骑行战士”,标榜释放压力、崇尚自由的年轻群体也在崛起。 “生死距离,近在咫尺”这八个字,带着豪情与“命悬一线”的刺激,让骑行成为无法抵挡的“诱惑”。一到暑假这个骑行的高峰期,每天甚至有上百人出发骑行川藏线。 据报道,自2001年以来,中国户外运动的遇难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2009年增至44人。就像登山运动一样,从技术上讲,珠峰已经没有新鲜感,但这条登山路上依旧不缺少遇难事故。 王思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他们骑行至库地公路一家小饭馆休息时,墙壁上有一个署名为“6月下雪”的骑行客写下的文字:“老板娘做的菜很好吃。”但老板娘告诉他们,这个骑行客吃完晚饭后骑了没多远,就因为高原反应加感冒,永远离开了人世。 这样的故事不止一个。 有骑行客告诉记者,在海拔5000多米露营,自己每分钟心跳接近120下,无法入睡,只能和同伴互相把着脉搏打盹,随时惊醒,看对方是不是还活着。 在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户外运动的今天,在一次次的生死之旅中,“说走就走”固然充满激情,但也布满血迹,想加入其中,要勇气更要冷静。 本版图片由王思、陈昱彤提供 来源:南湖晚报 作者:N社区记者 何宏颖 袁清如 编辑:林琴 责任编辑: |
- 上一篇: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骑行”
- 下一篇:长沙举行伴艾骑行活动五百市民为“艾”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