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旅游新闻 >

贵阳旅游:交通筑路、古镇生机,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时间:2019-09-24 11:44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贵阳作为内陆开放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山水,有古镇,有民族风情,有阳明文化,却长期养在深闺人不识。近二十年来,贵阳的旅游业经历了从弱到强、从单一
缘之空无修版 极黑的布伦希尔德 国宝档案之觐天宝匣 自信的名言 曾国藩名言 福州三中家校互动平台

【编者按】

贵阳作为内陆开放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山水,有古镇,有民族风情,有阳明文化,却长期养在深闺人不识。

近二十年来,贵阳的旅游业经历了从弱到强、从单一到综合的发展历程,目前已成为“最佳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城市”。

近年来,贵阳市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均居贵州省第一,实现了持续“井喷”增长。自2016年起,贵阳市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外游客量的年增长率均达近三成。2017年,贵阳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13.5%,贵阳旅游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长报道】

9月13日,中秋节。已有六百余年历史的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内人流熙攘。上午十点前,谢老伯家的“百年糕粑”店前便排起了长队。

黄豆、绿豆、薏米等21种配料,每种材料都需要炒到不同的火候,炒好后将豆子打成粉,过滤混合后蒸成块状的糕粑,再浇上藕粉调成的汁,撒上红糖、瓜子、玫瑰水等,最后再搅开,便成了谢家售卖的“百年糕粑”。

“最开始,外祖父就是挑着担子在青岩镇卖;到1952年的时候,家里人就开始摆摊儿卖糕粑了。”谢老伯说,最开始他们并没有“做生意”的想法,只是周末空闲的时间出去“卖点东西”。

谢老伯回忆,以前的生意并不好做,镇里的居民只是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在2000年之前,青岩镇的原住民大多以种地为生,会把种好的蔬菜拉到花溪区较繁华的地方去卖。然而,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古镇里的“皇家”生意

谢老伯大名谢勇刚,今年62岁,是百年糕粑第九代传人。按谢老伯的讲述和此前媒体报道,谢老伯的外祖父,曾是宫廷御厨,而曾经的宫廷膳粥就是现在的百年糕粑。

由于全部为手工制作,谢老伯家的“百年糕粑”每天只卖100碗。从每天10点开门售卖开始,谢老伯家门口总是有游客排着长队,只为尝一口正宗的“皇家味道”。大多数日子,谢老伯家的糕粑一上午就会售罄。

谢老伯正在擦拭制作糕粑的工具“糕粑响锡壶”,谢老伯称该壶是清代流传下来的。受访者供图

2000年左右,对青岩古镇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贵阳市开始开发古镇的旅游产业,对景点进行修复,并尝试以收门票的形式对外开放。

此后,青岩古镇的旅游开发再未停息。2006年,青岩古镇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201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7年2月25日,青岩古镇成为贵阳市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跟随着青岩古镇旅游业的发展脚步,谢老伯的“皇家”糕粑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了。

“现在卖糕粑的收入,比2009年,至少翻了100倍。”谢老伯说。

如今的青岩古镇,正在吸引来自各地各个年龄段的游客。摄/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在青岩古镇,依靠旅游“发家”的原住民不止谢老伯一家。

花溪旅文公司青岩分公司办公室主任黄刚介绍,该镇目前约有居民9000余人,而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岩镇的原住民。“现在几乎所有的原住民都在围绕旅游而工作,老手艺人做生意、有房子的做民宿……

青岩古镇的核心商区只有0.8平方公里,但各种特色美食店却密集分布在各个角落。百年老字号的糕粑、玫瑰糖、鸡辣角、双花醋、豆制品、水盐菜,节日必备的青岩特产刺黎、糯米酒,以及大有名气的“状元蹄”等土特产品在古镇中随处可见……

花溪旅文公司青岩分公司市场营销部经理杨永远介绍,2018年,青岩古镇旅游业收入116340万元,同比增长19%,是2013年的3.2倍,接待旅游人数共计868万人次,“从2013年起,以数据来看,青岩古镇旅游业实现了‘井喷式’增长。”

伴随着镇里旅游业“不可估量”的发展,越来越多早年间外出务工的青岩人返回了家乡。金必轩餐厅的老板周家嘉便是其中之一。

周家嘉家族八代人都在青岩镇做餐饮,此前一直都是“路边小餐馆”的规模。起初,在周家嘉这群“80后”的眼中,在小镇从事这样规模的生意,前景并不一定好。

抱着这样的想法,周家嘉走出青岩镇,去寻求“更好”的发展,他选择去了贵州省安顺市,做一名销售。

2009年,踏出家乡十年有余的周家嘉又回到了青岩镇,开始继承上一代的餐饮产业。然而这一次,不再是“路边小餐馆”的规模了,周家嘉的餐馆越开越大,生意越来越好。

在周家嘉的餐馆中,青岩镇最著名的特色小吃“状元蹄”卖得最红火。

“2000年的时候,每天能卖二三十斤卤猪蹄就不得了了,而现在每天能卖出的猪蹄是按吨算的。”周家嘉说。

对周家嘉来说,镇里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最直观变化就是收入的猛增,“我们的收入现在是几十倍、上百倍地翻番儿。”

像周家嘉一样,青岩古镇旅游业的发展,开始让当地年轻人回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回到家乡”“留在家乡”。

周家嘉告诉记者,在青岩古镇,依靠旅游业,一年挣七八十万“很普通”,上百万“很正常”,家产上千万的也有几十家。“发展旅游业之后,本地人,只要你不懒,有一点生意头脑,都会挣很多钱。就算你在门口摆个水果摊,月入上万都没问题。”

“条条大路通贵阳”

作为土生土长的青岩人,谢老伯见证了青岩古镇周边道路的从“无”到有,这也是让谢老伯感触最深的一点。“修完路之后,游客越来越多了。”

从青岩古镇到贵阳市中心,大概40公里的距离,在早些年,要坐整整一天的车才能到。在2013年之前,青岩古镇也只有一条公路,无论是去哪儿,只能通过这条路。

2013年,青岩古镇开始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政府在镇周边开始修建公路。如今,除了101省道纵贯南北,青燕线、田园南路、东早路、北部环线、桐惠线等5条主干道路均通往景区,贵惠高速青岩出口距离景区仅1公里。

青岩古镇是贵阳市第一个5A级景区。贵阳市文旅局供图,曹经建摄


花溪旅文公司青岩分公司办公室主任黄刚觉得,周边公路的修建,是近来青岩古镇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曾筱竹认为,对贵阳旅游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便是交通,“贵阳旅游业是用‘路’构建起来的。”

贵阳市旅游行业协会旅行社分会会长、贵州青旅总经理朱曦说,在旅游业,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可进入性”。“以前大家到贵阳来旅游,去哪都不方便,这个就叫可进入性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