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鲁滨逊旅游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旅游 >

德州正构建全域旅游发展体系,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

时间:2018-04-11 11:52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滨逊旅游网 点击:
德州旅游业发展如何。一起来看一组数据:2017年,我市游客接待量达2772.41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186.66亿元,占全市GDP的5.94%。,
换妻故事 ed2k 大桥未久 紫彩乃图片 洞悉达库鲁的秘密 观月雏乃作品 红颜只为倾城色 任彦斌新浪微博 硫化喷委撒纳剂 一人事众人受累 步步高v205软件下载

  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

  □本报记者王志冕本报通讯员祁迪黄芳

  德州旅游业发展如何?一起来看一组数据:2017年,我市游客接待量达2772.41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186.66亿元,占全市GDP的5.94%。

  在2月28日召开的全市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决定全市重点发展六大传统产业和六大新兴产业,形成“6+6”产业体系,其中,文化旅游被明确为重点发展的六大传统产业之一;而近日德州40个项目被列入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其中6个是文化旅游项目。

  不难看出,旅游业已逐渐成为带动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面对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德州旅游该如何探索,提升我市旅游业发展内涵?

  发展全域旅游,打造一个核心、构建三大集聚区

  今年1月,《德州市文化旅游产业五年行动计划》编制完成,明确提出我市将“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建立‘旅游+’产业体系等举措,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到2022年,把我市初步打造成为京津冀、雄安新区南部重要旅游休闲、商务活动承载基地,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区域性观光、休闲、度假、养生文化旅游目的地。 ”

  全域旅游是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模式。在市旅游局局长刘宗斌看来,发展全域旅游,是我市旅游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选择。“当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旅游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旅游目的地的评价标准与以往大不相同。有数据统计,现在85%的人选择自驾出游,去哪游、在哪住、买什么、吃什么都由自己决定。因此,一个区域的旅游质量不再单纯取决于旅行社、酒店、景区的服务质量,整个区域的综合环境成为决定性因素。全域旅游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有效配置,完全顺应了全民旅游、自驾旅游的发展趋势。 ”刘宗斌说。

  为更好适应全域旅游的发展要求,我市明确了今后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全力打造一个核心、构建三大旅游集聚区。

  一个核心即德陵平核心区,包括德城区、陵城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运河经济开发区和平原县。我市充分利用主城区交通便捷、接待设施完备的优势,承接城市旅游集散、信息和服务功能,建设城市休闲度假中心,开发城市与近郊结合的休闲产品体系,建设环城市游憩带核心圈层。

  三大旅游集聚区分别为乐庆宁集聚区、齐临禹集聚区和夏武运河与生态田园区。其中,乐庆宁集聚区主要对接环渤海旅游带和国家蓝黄战略,打造杂技文化、金丝枣文化特色旅游区;齐临禹集聚区以服务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为重点,着力提升黄河国际生态城规模与品牌,打造现代农业旅游试验示范区;夏武运河与生态田园区则以两河(黄河故道、运河)为主体,构建生态湿地、故道农业遗产公园、运河生态廊道等产品体系。

  73个重点在建项目,打造发展新亮点

  德州一无名山大川,二缺名胜古迹,发展旅游存在“先天不足”。“一定程度上讲,旅游业是眼球经济,通过创新创意,创造出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人们的眼球,也能引爆市场,带动产业发展。 ”刘宗斌认为。

  3月22日,齐河县举行新旧动能转换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齐河动植物园、保利医养健康小镇、碧桂园温泉综合体等5个重点旅游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再一次为这个旅游强县注入了新鲜血液。

  作为我市发展旅游产业的“先行者”,很难相信在10年前,这里的旅游业尚属一穷二白。“2008年以前,县城东南63平方公里的黄河国际生态城还是一片滩涂。但正是由于这数十年的限制开发,这片土地一直保留着最原始、最清幽的生态环境。 ”齐河县旅游局局长丁梅说,2008年起,黄河北展区“解禁”,齐河顺势而为,推进大招商,引进“大块头”,逐渐探索出一条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山东坤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无疑是齐河旅游产业发展的最佳参与者和见证人。企业自2009年在齐河投资10亿元建设泉城海洋极地世界以来,已累计建设了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齐河水上世界、大地自然博物馆群、齐河动植物园等7个项目,总投资达183亿元。在这些项目的帮助下,齐河不仅聚足了人气,也先后获得山东省旅游强县、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同样的案例也在庆云发生。 2017年,一个投资30亿元,集游乐、餐饮、购物、度假、休闲于一体的旅游“巨无霸”项目——迪趣欢乐水镇正式落户庆云,成为该县旅游业发展的点睛之作。

  这个不靠山、不靠海的偏远小县缘何有如此的大动作?庆云县委书记王晓东表示,“思路决定出路,放眼全局,庆云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区域,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西部经济隆起带等省级战略融合地带,坐拥京津冀鲁四省市近3亿人口的高端旅游消费市场,有着最佳的旅游半径。 ”为此,庆云变边缘劣势为中心优势,把全县的工业、农业、商业等资源串珠成线,精心打造工业科技游、市场购物游、农业采摘游等旅游业态,建设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依托旅游重点项目,我市逐渐培育起产业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全市在建旅游项目73个,计划总投资537.2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9个,亿元以上项目34个。同时,针对中心城区旅游项目较弱的现状,我市还将在中心实现突破,促进全市旅游的跨越式发展。未来,德州将力争在5年内招引1至2个旅游新业态大项目落户中心城区,形成核心吸引力。在城市景观建设、东部新城开发中融入文化旅游元素,将城市吸引力转化为旅游吸引力。

  构建“旅游+”体系,加出发展新动能

  阳春三月,乐陵市大孙乡生态采摘园里游人如织。这个占地500亩的国家2A级旅游景区,生长着10余种各类瓜果。园区内还有百余棵上百年的桑树、梨树,吸引着八方来客,每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

  这是我市发挥农业优势,整合农村资源,实施旅游+农业产业,培育和发展乡村旅游项目的缩影。目前,我市已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山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点5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99 个。休闲观光农业年均接待游客43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8 亿元,带动2.3万户农民受益。农区变景区、农产品变商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让农村闲置土地利用起来,让富余的劳动力流动起来,让传统的文化活跃起来,已成为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新业态。

  不仅如此,我市还在工业、健康产业等领域推进“旅游+”,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