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 you again歌词 江南 歌词 永丰党建网 休息日 漂亮女人 屋塔房 英强 |
12月10日下午,在光大环保能源(三亚)有限公司的快速处理生活垃圾现场,给料斗平台上的操作人员隔着玻璃手执操纵杆,让抓斗每次舀起约5吨生活垃圾,往焚烧炉里“喂料”。熊熊炉火中,生活垃圾由热能转化为电能。在集控室里,多台电脑前是多个大屏幕,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能对生活垃圾焚烧并转化为电能的情况一目了然,随时可以监控和掌握整个流程…… “从经济角度看,垃圾就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三亚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樊木说,根本上而言,就是不把垃圾当垃圾,而把它当作资源,运用市场机制发展循环经济。 数据可能更有说服力。根据三亚市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全市通过循环利用和其他方式处理各种垃圾,2018年处理生活垃圾约70.2万吨、餐厨垃圾约4.4万吨、建筑垃圾约14.4万吨、医疗废物约764吨。 作为年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的旅游城市,三亚目前正通过“无废酒店”“无废景区”和“绿色商场”等“细胞工程”建设,打造“无废城市”窗口和样板。 “无废城市”离我们有多远? 不能一步到位,亟待建立多元共治格局 破解“垃圾围城”、城市固废管理难题,需要的是细致和时间。 12月10日下午4点多,三亚蜈支洲岛,景区工作人员罗开杰和同事正在半山腰的垃圾分类厂里忙活。他们需要把从景区不同地方收集上来的垃圾进行人工分拣处理。 “我们主要区分餐厨垃圾和生活垃圾,区分后,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蜈支洲岛旅游区绿化部副总经理蒋详玉说。在这片面积约1.48平方公里的景区内,旺季时产生餐厨垃圾约80吨/月,生活垃圾288吨/月,园林垃圾14吨/月;淡季时这组数据依次为83吨/月、144吨/月和27吨/月。这些垃圾中的固体废物,旺季时的循环利用量为28%,淡季时为50%。蜈支洲岛希望打造一个“无废岛屿”。 宋小毛的感受,来自对景区“细工细活出实效”的共鸣。近期以来,他和团队负责给三亚开展“无废酒店”和“无废办公场所”建设做前期调研。 “比如,酒店垃圾以一次性用品为主,数量基数大,更换速度快,员工在做筛选分类上有积极性;而办公场所则不同,其纸张、塑料制品消耗较大,无太多危险废弃物。这些特性表现,需要收集后进行细致分析,才能掌握规律,为制定可落地、有实效的措施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在宋小毛看来,“无废城市”建设环环相扣,前期基础工作扎实,后期才能有效执行运转。 与此同时,业内专家也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 “目前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中,社会公众参与体系尚未建立,在工作推进上压力传导,层层递减,存在着上热、中温、下冷的情况。”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指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体系作为支撑。 三亚要避免这一系列体系上的“短板”,需要致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固体废物多元共治格局。 完整内容阅读 请点击下图 ↓↓↓ 总策划:曹健 陈成智 蔡潇 执行总监:许世立 主编:孙婧 版式设计:张昕 记者:周晓梦 易宗平 视频拍摄:武威 易宗平 周晓梦 视频剪辑:李玮竞 编辑丨唐咪咪 |